“立德树人”导向下命题语料选用的审慎与思考.docx

“立德树人”导向下命题语料选用的审慎与思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立德树人”导向下命题语料选用的审慎与思考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四个坚持”内容之一,在“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上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着力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更好地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其功能定位决定了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要求融入考试的各个环节,在考试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的考查高考试卷作为高考具象化内容载体,其命题语料导向的正确性,是命题设题的必要前提,也是每一个命题教师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当下,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三新背景下之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命题对于教学能力提升和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命题不再是少数专家们的“特权”,在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中,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具身参与命题工作,各级各类的命题比赛、模拟卷展评等活动也为教师命题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契机。随着信息交互的便捷,除了历年新高考卷之外,一些口碑较好的省市联考卷也深受一线高三教师青睐,能及时地被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这在给高三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囿于当前高三教学大量刷卷的模式,极少有教师能有时间和精力将试卷完完全全先做一遍,即使偶尔为之,也是挑着做,参照着答案做,这就很难真正发现一份试卷潜藏的问题,从而导致学生会浪费时间在一些“坏题”上。另一方面,囿于部分教师的学科素养有限,加之对当前新课标、新高考风向的不熟悉,无法从选材、设题等角度去判断什么样的文本是一篇好文本,什么样的题目是一道好题目。两方面的问题带来的共同结果是,语文教师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大打折扣,学生可能会不再那么认真地对待教师指定的每一份卷子。

问题的滥觞在于试题本身,从命题人和磨卷人组稿完成的那一刻开始,一张试卷中的尺木之节和寸玉之瑕就已经客观存在,无非是有些老师在试卷下发前就发现了问题,有些老师在讲评试题时才发现问题,有些老师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现问题。这一点,我们从课堂上学生经常就某个选项和老师发生争论就能看出端倪,有时候学生指出的问题,似乎教师都无法反驳,因为它本身就是因命题不严谨而客观存在的纸漏

一、当前地方卷命题语料选用上的一些问题

基于以上三新背景和高三教学现状,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去选择和裁切命题语料就显得尤为必要,因为一道题目设置得合理与否、符不符合教学评一致性等要求,这是能力性问题;而命题所基于的语用材料适不适宜学生阅读,则是方向性问题。命题的选材是根,在当前“随文设题”的大趋势下,所有题目都是从根部出发散开的叶,只有根正才能苗红。囿于联盟卷、省市联合卷命题时间和命题人水平等的差异,我们经常能在一些卷子中碰到与“立德树人”整体导向相违背的语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语料

培养个性健康、人格健全、思想高尚的人,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也是立德树人的内容之一。2024年全国甲卷作文材料“坦诚交流”,2023年新课标I卷文学类文本语料陈村的《给儿子》、新课标Ⅱ卷古代诗歌语料北宋林逋的七律《湖上晚归》等内容,无不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等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以积极向上而富有文化意蕴的内容为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历来就是高考育人功能的宗旨之一。在当前质量参差不齐的地市卷中,却也偶见与此大趋势相左的内容。如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4届第三次联考卷的现代文阅读,选用了老舍的短篇小说《毛毛虫》,短文描述了一个“落后”的新式知识分子和姨太太、旧太太之间的情感纠葛,文中更是充斥着“打牌”“争宠”“寄生”“嚼舌根”等带着浓浓封建腐朽气息和落后市井气息的细节描刻,当属于鲁迅《拿来主义》中所批判的封建糟粕,连形式存在的必要都没有。这样的语料哪怕在语言文字上再出彩,手法风格上再典型,都是不适宜作为当代高中生的阅读语料的。

再如浙江省湖州市2024学年高三上期末试卷的信息类文本阅读的语料《“群体性孤独”:21世纪的网游玩家画像》,摘编自北京大学游戏研究学者邓剑教授的学术论文《算学文本:21世纪网络游戏的文化逻辑》。虽然选文是带着理性思维在剖析网游的本质,但是其中所列举的具体游戏,极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兴趣。以笔者所教理科实验班举例,在试卷讲评时谈到这些游戏内容时,学生明显表现出一种亢奋情绪,个别平时不太关注游戏的学生也不禁参与到了对游戏“娱乐性”的讨论中来,这显然与中学抵制网络游戏的行规导向相悖,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的具体立德树人内容相悖。

2.和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相悖的语料

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包括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这些思想深深影响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