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广东省深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庙底沟类型的仰韶文化从豫西、晋南和关中东部核心地区,向周围强力辐射,使西到甘青和四川西北部、东到河南东部山东一带、北过河套、南达江汉的文化面貌,达到了空前一致的局面。不仅如此,它的影响力还直接、间接地波及到更遥远的周边地区。由此可见,早期中华文明()

A.呈现明显的整体化趋势 B.边疆与内地的文化互动加强

C.具有显著的连续性特征 D.已形成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

【答案】A

【解析】从材料看到,庙底沟类型的仰韶文化从豫西、晋南和关中东部核心地区,向周围强力辐射,由此可见早期中华文明呈现明显的整体化趋势,A项正确;材料侧重核心文化的单向辐射,未体现边疆对内地的反向影响,排除B项;连续性强调时间上的传承,而材料聚焦空间上的扩散与整合,排除C项;D项“已形成”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2.下图为江苏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拓片,类似图像其他地区也多有出土。据此可知当时()

A.二牛抬杠耕法得到普及 B.畜力在农业中得到应用

C.自耕农生活水平较富足 D.人力逐渐退出生产领域

【答案】B

【解析】从材料看到,汉代画像石里出现利用牛、马等畜力耕种的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畜力在农业中得到应用,B项正确;A项“二牛抬杠”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C项“自耕农”的说法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C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的“夷夏之辨”主要表现为汉族与内迁各族政权对正统地位的争夺,双方都以华夏正统自居,斥对方为僭伪。汉族政权藐视内迁各族文化,鼓吹“戎晋不杂”,内迁各族则抓住“夷夏之辨”的文化意义大做文章,为其统治的合法性寻找理论支点。这一现象()

A.反映出民族间交流交融趋于停滞 B.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有限

C.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向心发展趋势 D.折射出南北方的矛盾日趋激化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政权均以华夏正统自居,少数民族政权则强调自身接受了正统文化,为其统治的合法性寻找理论支点,汉族政权对国家统一的追求,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族文化的吸取,体现出中华文明的向心发展趋势,C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材料反映了少数民族中原文化的认同增强,体现出民族交融,“成效有限”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反映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没有提到南北方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4.有学者认为:为了摆脱因军费开支巨大而造成的财政困境,南宋朝廷只得发展海外贸易以拓展财源;另因政治中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分立政权的阻隔,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畅通,南宋政权只能加紧开拓海上陶瓷之路。这一观点重点阐述了南宋政权()

A.财政支出的窘迫性 B.周边环境的险恶性

C.开拓海路的必然性 D.向海发展的被动性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为了摆脱因军费开支巨大造成的财政困境,南宋朝廷只得发展海外贸易以拓展财源;另因政治中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分立政权的阻隔,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畅通,南宋政权只能加紧开拓海上陶瓷之路”和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朝廷是因为面临财政困境和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等外部因素,才不得不向海洋发展,体现了向海发展的被动性,D项正确;材料虽提到南宋军费开支巨大导致财政困境,但重点并非强调财政支出的窘迫性,而是阐述向海发展的原因,排除A项;周边环境的险恶只是南宋向海发展原因的一部分,不能全面概括材料观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由于各种无奈因素才开拓海路,并非主动积极开拓海路的必然性,排除C项。故选D项。

5.下图为朱元璋颁行的圣谕六言。史载,终明之世,全国各地众多家谱都将此“圣谕六言”刊在卷首,载入族规家训,做到家喻户晓,并以此教导族人。由此可见()

A.君主意志深入基层 B.知识分子认同皇权

C.政府强制推行圣谕 D.基层秩序日趋巩固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朱元璋颁行的圣谕六言……全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