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儿童是最弱势的群体,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国有慈幼、仁爱和民为国本的思想,它们也传递着古人对儿童问题的社会共识和价值取向,因此,我国历朝历代都把儿童救助和保护工作放在优先的位置。
西周:特殊保护
在西周许多古籍文献中,有许多保护儿童的言论。
《周礼秋官司刺》中规定了“三赦”:第一,赦免年纪幼小的儿童;第二,赦免耄耋之年的老人;第三,赦免精神有问题的人。这些人就算犯了罪,也可以免予追究刑事责任。
《礼记·曲礼上》也规定,7岁以下的儿童就算犯了罪,也可以免予追究刑事责任。
春秋战国:重视基本生存权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乱,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长,造成了诸侯各国土地大片荒芜,劳动力空前短缺的局面。为了增加人口,发展生产,提升国力,巩固统治地位,各诸侯国均颁布了许多保护或者救助儿童方面的法律。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之会与诸侯盟誓的第三条就是“敬老慈幼,无忘宾旅。”他还任用管仲推行“九惠之教”,其首要的两条也是“老老”与“慈幼”。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为积蓄力量,反击吴国,在国内采取了鼓励妇女生育,保护幼儿的措施。《国语·越语》中记载:政府派医生帮助妇女分娩。生了男孩的家庭,国家奖励两壶酒和一条狗;生了女孩的,奖励两壶酒和一头猪;生了三胞胎的,国家安排专门的奶妈帮助照顾;生养了双胞胎的,国家负担其中一个儿童的抚育费。那些孤老、寡妇、生病的、贫困的人家,其儿女由政府收养。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政府,对儿童的基本生存权提供了比较周到的保护。
秦代:严刑峻法护儿童
秦代执行法家路线,用严刑峻法保护儿童。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规定:擅自杀害养子者必须斩首,且明确规定,如果儿女发育不全或者儿女太多,父母不愿意抚养而抛弃的,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秦代法律还规定,老师如果过度役使学生,或者鞭打学生,必须罚购买一副盔甲或者两副盔甲。因为秦代儿童的老师是官吏,所以这些规定也适用于所有的儿童。
汉代:宽宥儿童
汉代在刑罚适用上对儿童采取宽宥政策,为儿童提供了和成年人区别对待的保护措施。
汉代《二年律令》第八十六条规定:10周岁以下的儿童,除了犯了杀人罪外,不必承担刑事责任,且排除10周岁以下儿童的死刑和肉刑。如果10周岁以下的儿童杀了人,判处四到六年的徒刑,男的为政府修城墙,女的为政府舂米。
《汉书·惠帝纪》记载:不满10周岁的儿童犯法的,均从轻处罚,不能用肉刑,以保护儿童身体的完好无损。
此外,东汉时期的道教《太平经》反对弃婴、虐杀女婴。
南北朝:出现孤独园
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对儿童犯罪也作出了从轻处罚的决定。
据《魏书·刑罚志》记载:8岁、9岁、10岁的儿童,除非杀人,否则免予刑事处罚;14周岁以下的儿童,刑罚减半。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门救助弱势儿童的机构——孤独园。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代表的宗教慈善活动开始呈现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佛教济贫救灾、施医给药、规诫杀戮、劝善修德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当时慈善业的主力军。南朝梁武帝普通二年(521年)正月,崇信佛教的梁武帝萧衍正式下令在京城成立官方福利机构——孤独园。这种机构,以救助孤独无依的老人、儿童和患者为主要目的。它的出现,在中国弱势儿童权益保护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唐代:保护儿童的法律比较完善
唐代的法律对儿童的保护日趋完善。
其一,唐朝法律保护还未出生的胎儿和刚出生的婴儿。《唐律疏议·断狱》规定:妇女犯了死罪,如果该妇女是怀孕的妇女,应当等到其分娩后100天才可对其执行死刑。如果该妇女没有分娩而对其执行死刑,相关的审判人员将被判处刑罚两年;如果分娩后未到100天就对该妇女执行了死刑,相关的审判人员将被判处刑罚一年。如果该孕妇逃跑了,相关的审判人员依前述的规定各减两等处罚。如果该孕妇分娩后100天未对其执行死刑,审判人员应当依次向上奏报不执行死刑的理由。
其二,禁止遗弃养子。唐朝允许已婚而无子女家庭收养同宗的儿童为养子,也注意保护被收养子女的权益,规定一旦收养子女后,不能随意抛弃。
其三,禁止拐卖儿童。唐朝法律严禁拐卖儿童,并严厉打击这种犯罪行为。如《唐律疏议·贼盗》中对拐卖儿童的行为做了严格的规定。
宋代:慈幼恤孤
宋朝实行“慈幼恤孤”的政策,官府十分重视保护儿童,采取多种措施救助、保护儿童。从贫穷家庭孕妇的妊娠、新生儿的出生,到荒歉年间儿童的遗弃,都规定了明确的救助和保护措施,而且宋朝成立了官办儿童救助机构。
其一,颁布法律严禁杀子、溺婴行为。北宋规定:故意杀害子孙者,判两年徒刑。《宋史·宁宗本纪》卷三十八记载:1205年,宋宁宗再次下达严禁民间杀子的命令,仍然命令地方政府每月发给钱粮收养弃儿(辛未,申严民间生子弃杀之禁,仍令有司月给钱米收养)。按南宋政府“胎养令”的精神,凡城乡贫困家庭,在妻子怀孕5个月的时候,可以到所在州县政府登记,申请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配新插画).pptx
- 关于申请泵房水泵的申请书.docx VIP
- TCIAPS0002-2017 锂离子电池企业安全生产规范-2019.docx
- 华为案例萃取之道--组织知识资产积累与复用的最佳实践.pptx VIP
- 船闸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doc VIP
-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9253.docx VIP
-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doc VIP
- 《十二公民》剧本.docx VIP
- 2025内蒙古汇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卓正煤化工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麦儿黄,杏儿酸.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