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卷及答案.docx

2024-2025学年上海市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模拟卷及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古诗文阅读(35分)

(一)默写。(13分)

1.古诗文默写。

(1)满面尘灰烟火色,。(白居易《卖炭翁》)

(2)水击三千里,。(《北冥有鱼》)

(3)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求之不得,?。(《诗经·关雎》)

(5)如今我们国家山河无恙,人民安居乐业,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中所期盼的“,”的济世宏愿已然实现。

【答案】两鬓苍苍十指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波撼岳阳城寤寐思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鬓、抟、撼、寤寐、广厦、庇、俱”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阅读下列作品,完成问题。

【甲】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乙】《石壕吏》解

此首易解,而言外之意未尽解:此老妇盖女中丈夫,至今无人识得。

“有吏夜捉人”,老翁走,此妇出门,便见胆略,而胸中已有成算。“前致词”未必尽真也。三男亡其两男,存者偷生而不敢归。家下止一乳孙,母恋子故未去。然无完裙,不堪偕①汝去。宁使老妪随至河阳执炊,不敢辞也。吏虽怒,而到此亦心软矣。非不知有老翁在,而姑②带老妇以复上官,必代妇致词而纵之使归。此妇当仓卒之际,而智如镞矢③,勇如贲育④,辩似仪秦⑤,既全其夫,又安其孤幼。

(选自《杜臆》,有删改)

【注释】①偕:一起。②姑:姑且。③镞矢:箭头。④贲育:指战国勇士孟贲和夏育。⑤仪秦:指战国雄辩家张仪和苏秦。

2.【甲】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人名);他的诗被后世誉为“诗史”,本诗“新战死”中的“战”指的是这一历史事件。(2分)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2分)

①未必尽真也

②家下止一乳孙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三个男丁中死了两个男丁,存活着的男丁苟且偷生不敢回战场。

B.三个男丁中死了两个男丁,存活着的男丁苟且偷生却不敢回家。

C.三个男丁中有两个男丁逃跑,存活着的男丁苟且偷生却不回家。

D.三个男丁中有两个男丁逃跑,存活着的男丁苟且偷生不回战场。

5.根据【甲】诗中的“前致词”的内容推测,“吏呼”时的三个问题依次是(??)(4分)

①何人随我去?②家中有何人?③家中尚有丁?

A.③②①B.③①②C.②①③D.①③②

6.【乙】文主要评价了【甲】诗中老妇的形象。

①根据【乙】文提示,从【甲】诗中“”这一举动,可看出老妇“勇如贲育”的形象。(2分)

②【乙】文中作者认为小吏“必代妇致词而纵之使归”,既是因为老妇“前致词”令小吏“”,也从侧面体现了老妇的特点。(4分)

7.【乙】文是对《石壕吏》的解读和评价,请联系其首段的内容,简要分析【乙】文作者的写作意图。(6分)

【答案】

2.杜甫安史之乱

3.全,都;同“只”,仅仅

4.B5.A

6.急应河阳役;心软经历凄惨7.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分析《石壕吏》一文,引导读者理解作品中的老妪的光辉形象。

【解析】

2.本题考查对课内文章的理解。根据题干“他的诗被后世誉为‘诗史’”可知,诗的作者为杜甫,《石壕吏》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写的,所写诗文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诗中“新战死”的“战”是指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3.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①句意:未必都是真话。尽:全,都。②句意:家里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止:同“只”,仅仅。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理解。重点词有:亡,死亡、丧生;存者,活着的人,即还存活的儿子;偷生,苟且活着;归,回家。翻译为:三个男丁中死了两个男丁,存活着的男丁苟且偷生却不敢回家;故选B。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