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在作者笔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你最喜欢其中哪一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第1问:课文描绘了五幅春日图景,分别是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春风图(风唱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

第2问:【示例一】我最喜欢春草图。这幅图多用短句描写,读起来节奏感很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草的生长情态。“草软绵绵的”写出了草的触感,突出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

【示例二】我最喜欢春花图。描绘这幅图的句式丰富多样,有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多用短句,读起来节奏感强。写花的颜色,诉诸视觉;写花的甜味儿,诉诸嗅觉;写蜜蜂的闹声,诉诸听觉。

【示例三】我最喜欢春风图。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绝妙的比喻,读来仿佛能感受到春风柔和的触感。“泥土的气息”“各种花的香”等,描写嗅觉;“卖弄清脆的喉咙”“牧童的短笛”,描写听觉。多用想象,如写鸟儿的“高兴”劲儿,就是美好的想象。

【示例四】我最喜欢春雨图。这幅图的描绘中长句夹杂着短句,读起来很有节奏感。“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非常准确而形象。写雨中黄昏景象,富有诗意。

【示例五】我最喜欢迎春图。这幅图写到了老和少、城里和乡下的家家户户,写出了人们的精神状态,尤其是写出了人们的希望。

二、课文读起来富有童趣,又带有诗的韵味,清新,活泼,优美。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试找出一些段落细加品味,并与同学分享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有。如第1段写盼春,是文章的开端。作者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用两个“盼望着”,如同孩子的盼望,既能突出对春天来临的期待,又充满童趣。“东风来了”,报告了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让我们感受到春天渐近的态势,心情无比喜悦。短短的十几个字,清新,活泼,富有诗的韵味。

三、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

参考答案:

第1问:结尾三段以人为喻,人是喻体,春天是本体。一方面写出了三种人各自不同的特点:“娃娃”是新的、生长着的;“小姑娘”是漂亮的、欢快的;“青年”是强壮的、有力的。另一方面显示出人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成长,用以比喻春天的动态进程,非常生动形象。

第2问:【示例】①春天像个调皮的娃娃,拽一下绿叶,吻一吻花蕊,又呼啦啦地跑过广阔的原野。②春天像一个魔术师,把干枯的草地变成了绿色的毯子,把荒芜的田野变成了绿色的海洋,使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

四、朗读下列语句,注意重音和停连,并想象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参考答案:1.两个“盼望着”,语气应该是递进的,表达一种急切而欣喜的“盼望”心情。“春天”本无脚步,是作者想象有的。没说“来了”,只说“近了”,是从春天刚起步说起。这是课文的开头,一上来就传达了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2.“偷偷地”和“钻”,表现小草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性、有个性。“嫩嫩的,绿绿的”是定语后置,本来应该放在“小草”前面。后置之后,改变了正常的语序,造成语言的抑扬顿挫效果,而且句子变短了,也形成一种短而快的语流节奏。

3.这一长串短句,有一种鲜明的语言节奏。“像眼睛”“像星星”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点出春天的特点;“还眨呀眨的”是拟人,用想象的笔法写出野草的情态。

4.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三个比喻又构成排比,写出了春雨细且密、细且亮、细且柔的特点。“笼”准确地写出了“薄烟”的情状,表现了春雨的迷蒙。

五、背诵全文。

文档评论(0)

鼎天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