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面神经痉挛针灸治疗
面神经痉挛又称面肌痉挛,针灸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针灸原理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激发经气活动,调节面部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面神经的营养供应,促进局部新陈代谢,舒缓面部肌肉的紧张与痉挛,从而缓解症状。
常用穴位
-面部穴位:
-攒竹穴:位于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可疏通眼部周围经络气血,缓解眼轮匝肌痉挛。
-鱼腰穴:在眉毛的中点,当眼轮匝肌中,对减轻眉部及眼睑的痉挛有较好效果。
-阳白穴:在瞳孔直上,眉上1寸,能调节面部气血,改善局部肌肉功能。
-四白穴:在眶下孔处,针刺此穴可促进面颊部气血运行,减轻面肌抽搐。
-颧髎穴:位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有助于缓解颧部肌肉痉挛。
-颊车穴: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可改善咬肌及面颊部肌肉的紧张状态。
-地仓穴: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对面部肌肉运动及口周肌肉痉挛有调节作用。
-肢体穴位: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是常用的远部选穴,“面口合谷收”,可调节面部气血,增强整体治疗效果。
-太冲穴: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能平肝息风,对于因肝风内动引起的面肌痉挛有一定作用。
针法操作
-一般根据穴位特点和病情的轻重选择适当的针刺手法,包括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例如在面部穴位针刺时,手法多轻柔,以避免损伤面部组织;合谷、太冲等穴位可适当采用较强刺激手法。
-留针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期间可适当行针以保持针感。
治疗疗程
一般一个疗程为10-15次,具体疗程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而定。通常每周进行2-3次针灸治疗,两个疗程之间可适当休息2-3天。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的针灸医生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治疗期间患者要注意面部保暖,避免吹风受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
-可配合热敷、按摩等方法辅助治疗,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治疗效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