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0
四氯乙烯(CAS号:127-18-4)危险特性一览表
标
识
中文名称:
四氯乙烯;全氯乙烯
英文名称:
Tetrachloroethylene;Tetrachloroethene;Perchloroethylene
分子式:
C?Cl?
CAS号:
127-18-4
危
害
信
息
燃烧与爆炸危险性:
本品不燃,但长时间暴露在明火及高温下仍能燃烧,并易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活性反应:
遇水能缓慢反应生成三氯乙酸和盐酸。与金属钡粉或锂粉反应会发生爆炸。与金属铝粉或锌粉能剧烈反应。
禁忌物:
强碱、碱金属、活性金属粉末。
毒性:
大鼠经口LDso:2629mg/kg;大鼠吸入LCso:34200mg/m3(8h);人吸入TCL。:96ppm(7h)。
可经呼吸道吸收,经消化道吸收极微。本品主要抑制中枢神经,但毒性较三氯乙烯为小。对眼、鼻、喉有直接刺激作用。
IARC对本品的致癌性分类:G2A可能人类致癌物。
中毒表现:
急性中毒:吸入急性中毒者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流泪、流涎。随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运动失调及酒醉样症状。口服后出现头晕、头痛、倦睡、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糊、四肢麻木,甚至出现兴奋不安、抽搐乃至昏迷,可致死。
慢性影响:有乏力、眩晕、恶心、酩酊感等。可有肝损害。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和湿疹。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职业接触限值:
PC-TWA:200mg/m3[G2A]
环境危害:
海洋污染物;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在水生环境中造成长期不利影响;有害空气污染物。
理
化
特
性
与
用
途
理
化
特
性
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氯仿味。微溶于水,与乙醇、乙醚、氯仿、苯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熔点(℃):
-22.3
沸点(℃):
121.2
临界温度(℃):
347.1
相对水密度(水=1):
1.63
燃烧热kJ/mol:
/
相对空气密度(空气=1):
5.83
临界压力(MPa):
9.74
折射率:
/
闪点(℃):
/
饱和蒸汽压(kPa):
2.11
爆炸下限(%):
/
爆炸上限(%):
/
引燃温度(℃):
辛醇/水分配系数:
2.6~3.4
pH值
/
最小爆炸压力(MPa):
/
主要用途:
用作油脂萃取剂、干洗溶剂、传热介质及三氯乙酸的合成原料等。
包
装
与
储
存
包装标志:
有毒品
包装类别:
Ⅲ类
安全储运: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储存温度不超过32℃,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碱金属、食用化学品隔离贮运。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容器受损。
紧
急
处
置
信
息
急
救
措
施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食入:
漱口,大量饮水,不要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佩戴空气呼吸器,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发生异常变化或发出异常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本品不燃,根据火灾原因选择适当的灭火剂。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用砂土、惰性物质或蛭石吸收大量液体。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草甘膦(CAS号:1071-83-6)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 抽余油(CAS号:)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 臭氧(CAS号:10028-15-6)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 纯碱(CAS号:497-19-8)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 次磷酸(CAS号:6303-21-5)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 次氯酸钙(CAS号:7778-54-3)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 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5%](CAS号:7681-52-9)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 代森铵(CAS号:2566-10-7)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 代森锰(CAS号:12427-38-2)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 代森锌(CAS号:12122-67-7)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 四乙基二硫代双甲硫羰酰胺(CAS号:97-77-8)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 烯丙菊酯(CAS号:584-79-2)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 辛癸酸甘油酯(CAS号:65381-09-1)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 辛酸(CAS号:9016-45-9)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 溴氰菊酯(CAS号:52918-63-5)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 氧化钙(CAS号:1305-78-8)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 氧化镁(CAS号:1309-48-4)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 氧化镍(CAS号:1313-99-1)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 氧化锌(CAS号:1314-13-2)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 乙二醇(CAS号:107-21-1)危险特性一览表.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