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重庆市万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
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
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
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
的命根。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
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
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这是
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
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
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
只有一户人家,但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
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
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
形,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所说的孤立、隔膜
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社区间的往来疏少,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
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
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
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
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悦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
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
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
1/16
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
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
到信任,这信任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
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在我们社会的激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
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
(摘编自费孝通著《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乡土”味的国家,每一个个体,不需要纵向上溯得太远,也不需要
横向扩展得太开,你就能够发现自己与乡村之间的息息关联。“乡村”,作为中国现代
化的蓄水池和稳定器,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色,也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
进入21世纪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变,可谓“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概括来看,
这种巨变表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治理之变。2006年取消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而且还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
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国家财政每年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规模超过万亿。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
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之前基于税费收取所形成的乡村
治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第二个层面是村庄基础结构之变。进入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之前
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村庄社会结构的改变起于一百
多年前的现代化,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推动了经济、制度和观念等现代性巨变。在现代性的
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
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
第三个层面是价值之变。传统中国农民有着强烈的生儿育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重庆市二校联考2024_2025学年高二下册第一次联合考试数学试卷(附解析).pdf
- 重庆市2025届高三下册最后一卷数学试卷(附解析).pdf
- 重庆市2025届高三下册5月适应性月考(七)数学试卷(附解析).pdf
- 重庆市杨家坪2023-2024学年高一下册5月月考数学试卷(附解析).pdf
- 重庆市万州区224-2025学年高二下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附解析).pdf
- 重庆市万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测试数学试题(附答案).pdf
- 重庆市外国语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三下册第二次校考数学试卷(附解析).pdf
- 重庆市部分区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下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附解析).pdf
- 2025年陕晋宁青高考地理真题(原卷版).pdf
- 2025年陕晋宁青高考地理真题(解析版).pdf
- 2025年宁夏吴忠市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pdf
- 2025年宁夏吴忠市中考二模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pdf
- 2025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pdf
- 2025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三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