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席宇君.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TheLateralSubocippitalApproachRetrosigmoidApproach北海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席宇君

常规入路扩大入路血管神经的解剖Dandy静脉天幕切开技术幕下幕上沟通同幕上翼点入路类似,它是后颅窝开颅最重要的手术入路

适应征CPA区的病变,向上不超过岩骨尖、中颅窝,向下不到枕骨大孔(中斜坡病变)桥脑侧方的病变CPA肿瘤:听神经瘤、脑膜瘤、胆脂瘤等桥脑侧方的病变:海绵状血管瘤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MVDAICA动脉瘤,部分PICA动脉瘤

技术要求1.体位2.切口设计3.骨瓣4.窦破裂出血的处理5.硬膜剪开设计6.小脑肿胀降低颅压的手段7.颅神经、血管走形的辨认-外周段、脑干段、岩骨解剖面神经、内听道的定位

技术要求8.磨除内听道顶壁的技术-内听道走形的解剖定位淋巴囊、颈静脉球、半规管9.后颅窝血管神经复合体的解剖10.Dandy静脉的解剖及保护策略11.后颅窝切开天幕进入幕上的技术12.面神经损伤的重建技术

公园长椅位parkbench半侧卧位,肩膀下垫枕头,头稍向前俯,头顶朝下,向对侧屈,矢状窦平行于地面,头架固定头部,使得乳突位于最高点肩膀向外侧牵开,增加颈肩角度和空间,便于医生操作;皮瓣、肌肉翻向前方,显露外耳道后方的凹陷(道上三角)1、乙状窦后入路的体位

1、乙状窦后入路的体位

卷首语

卷首语

2、手术切口的设计

2、手术切口的设计

2、手术切口的设计

2、手术切口的设计

2、手术切口的设计

2、手术切口的设计

3、开窗的范围

3、开窗的范围

卷首语3、开窗的范围

卷首语3、开窗的范围

卷首语3、开窗的范围

卷首语3、开窗的范围

卷首语3、开窗的范围

卷首语

卷首语

卷首语

卷首语术后严密缝合硬膜;硬膜缺损的,行修补或缺损处填肌肉,然后生物蛋白胶水进一步封闭气房骨蜡完全封闭,必要时脂肪进一步填塞胶水固定封闭,防止脑脊液漏

tips·术中要有乙状窦前入路的知识和手术技巧:避免损伤面神经、气房打开后的处理,避免脑脊液漏·乙状窦固定牵拉后,窦腔可能暂时闭塞导致引流障碍,导致小脑、大脑的肿胀。术中需要观察,如有发生,立即松解牵拉的乙状窦。卷首语tips术中要有乙状窦前入路的知识和手术技巧:避免损伤面神经、气房打开后的处理,避免脑脊液漏乙状窦固定牵拉后,窦腔可能暂时闭塞导致引流障碍,导致小脑、大脑的肿胀。术中需要观察,如有发生,立即松解牵拉的乙状窦。

卷首语4、静脉窦破裂出血的处理压迫、悬吊、缝合、修补、重建

卷首语4、静脉窦破裂出血的处理压迫、悬吊、缝合、修补、重建

卷首语4、静脉窦破裂出血的处理压迫、悬吊、缝合、修补、重建

卷首语4、静脉窦破裂出血的处理

卷首语4、静脉窦破裂出血的处理

卷首语4、静脉窦破裂出血的处理

卷首语4、静脉窦破裂出血的处理

卷首语5、硬膜剪开的方式

卷首语6、降颅压的方式甘露醇过度通气PCO225-30mmHg不要使用吸入麻醉,使用静脉麻醉缓慢释放小脑延髓池脑脊液术前腰大池引流术前侧脑室枕角穿刺引流小脑外侧1/3切除

卷首语小脑的牵拉方式斜向下或向上牵拉,不能平行于面听神经方向牵拉,增加其张力,导致面瘫或者听力丧失

卷首语7、颅神经的解剖颅神经外周段走形、定位血管走形与定位-三组神经血管复合体三叉神经-SCA面听神经-AICA后组颅神经-PICA颅神经脑干段走形、定位

卷首语7、颅神经的解剖

卷首语7、颅神经的解剖

卷首语7、颅神经的解剖

卷首语7、颅神经的解剖

卷首语7、颅神经的解剖

卷首语7、颅神经的解剖

卷首语7、颅神经的解剖

卷首语7、颅神经的解剖

卷首语7、颅神经的解剖正常解剖情况下:三叉神经位置最高,最靠头端,Meckel’s囊位于岩骨尖上方,岩上窦的下方。暴露它需要切开结扎岩上窦外展神经从Dorello’s管出颅,紧贴岩下窦,位于三叉神经前下方。内听道位于三叉神经压迹后下方,因而面听神经位于三叉神经下方。内听道上结节位于内听道上方。内听道距离岩骨嵴5mm后组颅神经、面听神经、舌下神经位于大致同一垂线上,相距8.2mm;舌下神经管-颈静脉孔11mm

卷首语7、颅神经的解剖面听神经位置最高,最粗大。面听神经由前后关系变成了下上关系,听神经在上,面神经在下;AICA成攀和面听神经密切,发出迷路动脉进入内听道供应面听神经;三叉神经位置比面听神经低,靠近头端、小脑幕;岩静脉位于三叉神经上方引流入岩上窦。三叉神经和SCA关系密切后组颅神经与面听神经的关系由上下位变成了斜的前后位,面听神经在前上,后组颅神经在后下;PICA跨过其间。外展神经在面听神经、后组颅神经之间的下方

卷首语7、颅神经

文档评论(0)

neurosurge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副主任医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6月11日上传了副主任医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