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知识点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东汉建立的背景
(1)西汉后期状况:皇帝依靠外戚或不理朝政,大权旁落,朝政腐败;地主兼并土地,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矛盾激化。
(2)王莽篡权: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其施政措施加剧社会动荡,引发农民起义。
(3)刘秀起兵:西汉宗室刘秀乘机以“复汉”为旗号起兵,反抗王莽统治,势力不断扩大。
2、东汉建立与统一
(1)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光武帝。
(2)统一:用10多年时间削平各地割据势力,完成统一。
3、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1)政治军事上: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
(2)经济上:给予农民荒地和山林耕种,减轻田租。
(3)法律上:减轻刑罚,赦免囚犯。
(4)官员管理:合并郡县,裁减官员,监督官吏,惩处贪官污吏。
(5)民族关系:允许北方各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4、“光武中兴”:光武帝统治后期,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安定,史称“光武中兴”。
5、东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1)农业:通常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提高生产效率;王景治理黄河,变淹没土地为良田。
(2)手工业:冶铁、制瓷等发展较快,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提高冶炼质量;青瓷烧制技术成熟,出现高质量瓷器。
知识点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1、东汉中后期政局动荡的原因
(1)皇帝年幼:继位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
(2)外戚专权:皇太后主持朝政依靠父兄,亲族进入朝廷形成外戚专权。
(3)宦官专权:皇帝长大后依赖宦官限制外戚,宦官得宠把持朝政形成宦官专权。
2、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1)政治上: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政治腐朽不堪。
(2)经济上:竭力搜刮民财,导致民生困苦,社会混乱。
3、豪强大族势力壮大的表现及影响
(1)表现:①兼并土地,占有田庄,拥有巨额财富,役使大量农民。
②拥有私人武装,操控地方政权。
③有的长期担任朝廷要职,世代为官。
(2)影响:豪强大族势力膨胀是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的重要因素。
知识点三、黄巾起义
1、黄巾起义的背景
(1)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2)时局动荡,社会危机加深。
(3)广大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反抗情绪蔓延,各地有农民起义但被镇压。
2、黄巾起义的过程
(1)张角准备:创立太平道传教10多年,信徒达数十万人,184年精心策划、长期准备后起义爆发。
(2)起义形式:头裹黄巾,称为“黄巾军”,在各地同时向官府发动进攻,东汉政权风雨飘摇。
3、黄巾起义的结果及影响
(1)结果:东汉统治者调和内部矛盾并调集军队镇压。因缺乏军事经验,在东汉军队和豪强武装围剿下,黄巾军受重挫,张角病死,历时9个月起义被镇压,余部坚持斗争20多年。
(2)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名存实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清单.pdf
- 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清单.docx
-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知识清单.pdf
-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知识清单.docx
-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知识清单.pdf
-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知识清单.docx
-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清单.pdf
-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知识清单.docx
-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知识清单.pdf
-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知识清单.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