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急救与护理.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失血性休克急救与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02

快速诊断依据

01

病理生理基础

03

院前急救程序

04

院内治疗体系

05

监护核心要点

06

并发症防控

01

病理生理基础

循环衰竭发病机制

血管收缩

失血性休克早期,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以维持血压和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注。

01

心脏功能抑制

失血性休克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缺氧,导致心脏功能抑制。

02

血管通透性增加

休克时,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浆外渗,血容量进一步减少。

03

组织灌注不良后果

代谢障碍

组织缺氧时,细胞代谢由有氧代谢转变为无氧代谢,导致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引起酸中毒。

03

重要器官如脑、心、肾等,对缺氧敏感,缺氧时间过长,将导致器官功能受损。

02

器官功能受损

细胞缺氧

失血性休克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氧,最终引起细胞功能障碍和死亡。

01

代偿机制与失代偿

失血性休克早期,机体通过收缩外周血管、增加心率、加强心肌收缩等代偿机制来维持血压和保证重要器官的灌注。

代偿机制

随着休克的发展,代偿机制逐渐失效,血压下降,组织灌注进一步减少,导致细胞死亡、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失代偿

02

快速诊断依据

脉搏细速,超过100次/分钟。

心率

呼吸频率加快,>20次/分钟,伴有呼吸困难。

呼吸

01

02

03

04

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血压降低30%以上。

血压

体温下降,<36℃。

体温

生命体征评估指标

休克分期判断标准

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四肢厥冷、呼吸加快、尿量减少,但神志尚清楚。

休克早期

休克中期

休克晚期

全身无力、反应迟钝、神志淡漠、口唇发绀、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压<20mmHg,尿量更少或出现无尿。

全身皮肤黏膜发绀或花斑样发绀,神志模糊或昏迷,四肢厥冷、脉搏微弱或无法触及,心音低钝,无尿。

出血量估算方法

观察休克指数(SI)

SI=脉搏率/收缩压,正常值为0.5,若SI>1.0,提示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的30%-50%。

根据休克指数分级估算

目测法

I级休克,失血量<20%;II级休克,失血量20%-40%;III级休克,失血量40%-60%;IV级休克,失血量>60%。

根据出血部位、范围及伤口情况,大致估算失血量。如出血量大,应尽快进行输血治疗。

1

2

3

03

院前急救程序

出血点控制技术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直接压迫出血部位,减少血液流失。

压迫止血

在压迫止血无效时,使用止血带扎住出血部位的上方,但需注意每隔一段时间放松,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止血带应用

对于无法压迫或止血带控制的出血,可考虑使用止血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药物止血

容量复苏路线选择

静脉通路建立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以扩充血容量,提高血压。

01

输血治疗

对于失血量较大的患者,应尽早输血,以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状态。

02

液体复苏原则

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以迅速恢复血容量,避免过度输液导致水肿。

03

转运安全保障

生命体征监测

保暖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紧急处理措施

在转运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以及意识状态。

对于昏迷或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失血性休克患者体温往往较低,应采取保暖措施,避免患者体温过低导致病情恶化。

在转运过程中,如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措施。

04

院内治疗体系

多学科联合处置

重症医学科

外科

输血科

护理团队

负责全面监测生命体征,制定抢救方案,组织多学科会诊。

迅速明确出血部位,进行紧急手术止血。

提供血液制品,保障紧急输血需求。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执行医嘱,协助抢救。

输血原则

根据失血量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进行输注,避免浪费和输血反应。

晶体液和胶体液

先输注晶体液,后输注胶体液,以维持血浆渗透压和血容量。

补液速度

根据失血速度和患者心功能情况,调整补液速度,避免引起心力衰竭。

电解质平衡

在输血补液过程中,注意电解质平衡,及时纠正酸碱失衡。

输血补液配比方案

根据休克类型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效果。

在充分补液和输血的基础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避免药物对血管的过度刺激。

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如心悸、头痛、高血压等,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药物选择

药物剂量

用药时机

药物副作用

05

监护核心要点

微循环监测参数

乳酸水平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

外周动脉搏动

监测血乳酸水平,反映组织缺氧程度。

反映心脏功能和组织氧合状态。

评估微循环灌注情况。

监测肢体动脉搏动情况,

文档评论(0)

133****73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