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论陶行知德育思想对中学教育的启示
摘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是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之中。在他的伟大实践中,留下一系列丰富的教育理论,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继续发扬的宝贵遗产。通过认真研究、分析德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增强教师队伍素质、改变师生关系等,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公民。
关键词:德育;中学教育;启示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我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留下了丰厚的教育思想。而今,归纳其德育思想,挖掘其德育特色,既可加深对其教育思想及近代教育发展的理解,也可对当今教育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为当前的德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同时对中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陶行知德育的核心思想
1、德育地位
陶行知认为德育思想应融入到日常的教育之中,反对知识教育与德育的分离,提出“要打破知识品行分家的二元论”。他教育学生,“今天多做一分学问,多养一分元气,将来就能为国家多做一分事业,多尽一分责任”。“养一分元气”也就是学生的修养与品德。在陶行知倡导的“每天四问”中,其中就有“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一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而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2、德育内容
陶行知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人格教育、私德培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孙中涛.张謇、黄炎培、陶行知德育思想之比较.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年1期。陶行知在德育中尤其强调人格教育,认为做人就要做“真人”,“我们需要智、仁、勇兼修的个人”,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完善人格。陶行知将道德分为“公德”与“私德”,“公德”就是对国家和集体的态度和行为,“私德”就是个人的道德修养。他指出:“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碍公德的人。”他很重视学生私德的培育,还提出要建筑“人格长城”。陶行知还非常重视集体主义教育。他提出:“集体生活可以逐渐培养一个人的集体精神。这是克服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及悲观懦弱思想的有效药剂。”“集体生活是用众人的力量集体地创造合理的生活、进步的生活和丰富的生活。
孙中涛.张謇、黄炎培、陶行知德育思想之比较.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年1期。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61-467。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5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5:67。
道德教育不仅仅是个人品德修养,还涉及到社会责任与服务意识的培育,更加包含爱国主义精神的养成。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不但要有高尚的个人道德修养,而且也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笔者认为,陶行知先生的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人格教育这方面,即“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这都充分体现了他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
3、德育目标
陶行知的德育目标在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好人”、“好国民”。他认为,教育是“教人化人”的,要培养“真善美人格”的人。陶行知在《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大丈夫的精神”,即“独立的意志、独立的思想、独立的生计”和“耐劳的筋骨、耐饿的体肤、耐困乏的身躯”,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奋斗不息。除此之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社会”精神,即“多做一分事业,多尽一分责任”。
交往论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而交往的基本性质是互动性和互惠性。李丛玉.师生关系在新课程中的重构.辽宁教育研究[J].?2004年3期。交往论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从而达到共识、共享,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开放心态,凸现主体性,张显个性,解放创造性。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李丛玉.师生关系在新课程中的重构.辽宁教育研究[J].?2004年3期。
/view/50r6o6
三、总结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内在要求。只教书不育人不仅不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有违教育规律,不利于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年轻一代的全面成长。陶行知先生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定位准确的德育目标和科学有效的德育方法,并在教育活动中竭力践行,为人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陶行知的德育主张值得学习,德育方法值得借鉴,德育思想更值得挖掘、继承并发扬光大。孙中涛.张謇、黄炎培、陶行知的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1月黑龙江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2025年1月黑龙江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数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影视剧导演聘用合同模板(经纪合同)5篇.docx VIP
- 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我的心爱之物人教部编版.ppt VIP
- 鸭人工授精技术.docx VIP
- 01-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万(试行).doc VIP
-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临床应用.doc VIP
- 基本药物处方—血塞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docx VIP
- 2024丽水市遂昌县辅警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2016血塞通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