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损伤控制外科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适应证与决策标准
03
阶段性实施流程
04
关键技术模块
05
术后监测重点
06
效果评价体系
01
核心理念概述
01
核心理念概述
PART
定义与历史起源
损伤控制外科(DamageControlSurgery,DCS)是一种在严重创伤或外科急症中,以控制出血、减轻污染、保护生理功能为主要目的,分阶段进行的手术策略。
定义
DCS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军事医学,旨在提高战伤救治成功率。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DCS逐渐被应用于民用创伤救治领域。
历史起源
临床目标与适用范围
临床目标
DCS的主要临床目标是快速控制出血和污染,纠正生理紊乱,为后续确定性手术创造有利条件,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01
适用范围
DCS适用于严重创伤、多发伤、复合伤等需要紧急手术干预的病例,特别是在患者生理状态严重不稳、手术耐受性差的情况下。
02
与传统手术区别
DCS采用分阶段手术策略,首先进行紧急处理以控制出血和污染,然后再进行确定性手术。而传统手术则倾向于一次性完成所有手术步骤。
手术策略
手术时间
生理影响
DCS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旨在快速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而传统手术可能因追求彻底性而延长手术时间。
DCS更注重保护患者的生理功能,减少手术对生理的干扰和损伤。传统手术则可能因手术范围较大、时间较长而对患者生理功能造成较大影响。
02
适应证与决策标准
PART
严重创伤类型分级
生理性创伤
包括机械性创伤、烧伤、冻伤等,可根据伤口深度、面积、器官受损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类。
化学性创伤
辐射性创伤
由化学物质引起的组织损伤,如酸、碱、有毒气体等,损伤程度和类型与化学物质的性质、浓度和暴露时间有关。
由电离辐射或电磁辐射引起的组织损伤,如核爆炸、放射治疗等,损伤程度和范围与辐射剂量和暴露时间相关。
1
2
3
血压
收缩压90mmHg或平均动脉压65mmHg为严重休克阈值,需紧急处理。
呼吸频率
成人30次/分或8次/分为异常,需及时干预。
体温
肛温35℃为低体温,40℃为高烧,均可能增加患者死亡率。
血糖
空腹血糖11.1mmol/L或2.2mmol/L,需及时纠正以避免神经系统损伤。
生理极限参数阈值
团队资源配置要求
血液制品
严重创伤患者往往需要大量输血,应确保有足够的血液制品储备,并遵循输血规范进行使用。
03
必要的医疗设备如手术器械、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应随时处于完好状态并备有充足的耗材。
02
设备资源
医疗团队
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急救人员等,确保在黄金救治时间内能够迅速、专业地处理患者。
01
03
阶段性实施流程
PART
初次简化手术策略
采用填塞、压迫、结扎、电凝等方法迅速止血,减少组织缺血时间,采用腹膜、纱布等覆盖伤口,减少污染。
控制出血和污染
简化手术过程
损伤控制性复苏
去除失活组织,快速恢复生理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在手术室内进行复苏,以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包括输血、补液、保温等措施。
ICU持续复苏管理
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液体和电解质平衡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液体治疗方案,维持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
抗感染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预防感染的发生。
营养支持
早期给予患者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伤口处理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植皮等操作,促进愈合。
骨折固定
对于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或外固定,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
器官功能修复
对于受损的器官,进行修复或重建手术,恢复其功能。
术后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二次确定性修复
04
关键技术模块
PART
出血控制核心手段
采用先进的止血材料,如止血纱布、纤维蛋白胶、凝血酶等,快速控制出血。
止血材料应用
对出血的血管、组织进行精准结扎、缝合或填塞,以减少失血量。
出血部位精准处理
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同时合理安排输血,避免血液浪费。
液体复苏与输血
伤口清创
彻底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失活组织和污物,减少感染风险。
消毒与隔离
采用合适的消毒剂对伤口及其周围进行消毒,并严格执行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抗生素使用
根据污染程度和细菌种类合理选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污染控制操作规范
临时性关腹技术
在严重污染或腹腔张力过高的情况下,采用临时性腹膜腔关闭技术,减少肠内容物外溢和腹腔感染风险。
腹膜腔关闭
皮肤及皮下组织缝合
负压伤口治疗
对于无法直接关闭的伤口,采用皮肤及皮下组织缝合技术,尽可能恢复皮肤完整性,减少感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