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战略思考
XX县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XX县区政府副区长万云江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要求我们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体制机制,打破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农业抵御大灾大害的能力;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我们坚持和谐发展,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统筹兼顾,要求我们坚持以工带农、以城带乡,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基本情况
XX县区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和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下辖8镇、6乡、10个街道,259个行政村、83个社区,总人口面积78.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55万人。全区幅员面积11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万亩,主要地貌有低山、丘陵、槽谷、河谷、平坝五类形态,是典型的“七山二水一分田”川南丘陵地区。人多地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是我们的基本区情。
近三年来,XX县区结合“民生工程”、“重点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一路二水三气四产业”工作思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狠抓以水利为核心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公路为主体的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沼气为龙头的农村家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步伐,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2006至2008年,全区完成农田水利基本投资65369万元,其中:财政投入33699万元,占51.55%,群
众投入25493万元,占38.99%,社会投入6177万元,占9.46%。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6.53平方公里;发展节水灌溉3.6万亩,新增提水控灌设备623台套/4071千瓦,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7万亩;完成红层找水9542口,解决农村人饮困难1.04万人;推广配方施肥42.8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0.9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37万亩;完成“户办工程”29764户;建设通达通畅工程21.8公里,通乡硬化工程132.4公里,新建和整治乡村机耕道420.77公里;土地整理
1.86万亩。目前,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2.4万亩,占到全区耕地面积的67.8%;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7万千瓦;乡(镇)、村公路里程达到210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达到820公里,100%的行政村通汽车;通信网络覆盖全部乡镇,100%的行政村通电话;已累计建成沼气池3.94万口,占全区适宜建池农户的4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是,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全球气候变暖、极端灾害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我区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天晴三日有旱情、落雨三天发涝灾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开展和效益的发挥。
(一)思想认识上重视不够。近年来,虽然我区一些地方时有水旱灾害,但总的来说,灾情不大,大部分地方都能旱涝保收。因此,部分干部对进行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紧迫感不强,认为无关一票否决,群众工作难做,只能“就汤下面”,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兴修水利口头喊得多,实际行动少。
(二)资金筹措上投入不足。虽然国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但多以兑现政策性补贴、农村安全饮水、农村能源建设等项目为主,在灌区渠系配套建设、农村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等与农业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项目上投入相对有限。同时,由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大,投资回收周期长,产权利益关系不明晰,社会力量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三)工程建设上主体不明。农村税费改革后,多年形成的政府发动、群众参与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模式模式逐渐淡化。加之,农民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民群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事一议”在现实操作中也很难实施,往往是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四)工程运行上管理不力。目前,除小
(一)、
(二)型水库外,我区绝大多数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管理粗放,经费不落实,重用、轻管,以包代管,甚至是有人用、无人管的现象突出。有的电灌站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盗,有的农村公路开始能过小车,后来能过卡车,到现在只能跑摩托车,没有真正形成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