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益阳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docx

2023年益阳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年益阳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历年真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孙某欲持刀杀害陈某,在实施伤害行为过程中,因心生怜悯而主动放弃犯罪,后孙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孙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答案】:A

【解析】本题可根据犯罪中止、犯罪既遂、犯罪未遂和犯罪预备的定义来判断孙某的行为属于何种犯罪形态。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本题中,孙某在持刀伤害陈某的过程中,因心生怜悯主动放弃了犯罪行为,其行为符合犯罪中止中自动放弃犯罪这一条件,因此属于犯罪中止。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在本题中,孙某因主动放弃犯罪,并未完成犯罪行为,没有达到犯罪既遂的状态。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而孙某是主动放弃犯罪,并非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所以不属于犯罪未遂。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本题中孙某已经开始持刀伤害陈某,进入了犯罪的实行阶段,并非处于犯罪预备阶段。综上,孙某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2、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包括()。①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⑤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多方面的主要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中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我们不断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既让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又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武力掠夺殖民地、以殖民扩张掠夺资源的现代化老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题目中所列举的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3、新中国首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

A.茅盾

B.巴金

C.老舍

D.莫言

【答案】:C

【解析】本题可根据“人民艺术家”的相关知识逐一分析各选项人物。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老舍。1951年,老舍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他为中国文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并非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人。巴金是中国现代作家,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文学成就闻名,代表作有《家》《春》《秋》等,也不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人。莫言是当代著名作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同样不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人。综上,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老舍。

4、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该条规定体现了()。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B.平等原则

C.罪刑法定原则

D.刑罚兼抑原则

【答案】:C

【解析】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此规定体现的是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即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强调刑罚与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以及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相匹配。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强调在刑法适用过程中,对于所有的犯罪人,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一线教育多年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