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7B23
DB13
河
北省地方标准
DB13/T1316—2010
甘薯储藏技术规范
2010-11-15发布2010-11-25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13/T1316—201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松树、马志民、刘兰服。
DB13/T1316—2010
1
甘薯储藏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甘薯储藏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收获、储藏窖准备、储藏及出窖。
本标准适用于鲜食及食品加工用甘薯、种薯储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准则
GB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1200—2006甘薯脱毒种薯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传统井窖
在土质结构较密实的土层条件下,具有井形特点、底部横向开挖储藏室的储藏窖。3.2
大口井窖
具有井形特点,用砖砌壁,底部向上逐渐收口的储藏窖。
3.3
砖拱窖
在地下或半地下,用砖砌成的拱形储藏窖。
3.4
崖头窖
在土山侧面横向开挖的甘薯储藏窖。
4收获
4.1根据气候条件确定适宜收获期。一般在霜降来临前,日平均气温15℃左右开始收获为宜,至日平均气温12℃时收获基本结束。
4.2收获时减少损伤,去除病伤薯块,运输时做到轻装,轻运,轻卸。
DB13/T1316—2010
2
5储藏窖准备
5.1建窖
根据当地条件可选择不同建窖方式。
5.1.1传统井窖
在土质结构较密实的土层条件下,挖井深4m~5m,上口直径0.8m左右,下部直径2.0m左右竖井,底部横向开挖高1.8m~2m,横深2.5m~4.5m的储藏室。储藏室可存甘薯量3000kg~5000kg。
5.1.2大口井窖
用砖砌壁,挖井深5m~6m,底部直径4m,地面口直径1.2m~1.5m左右。一般储量15000kg~20000kg。
5.1.3砖拱窖
挖深4m,窖拱高2.5m,盖土深度不少于1.5m,呈非字或半非字平面结构,窖顶设通风孔便于换气。
5.1.4崖头窖
从山的一侧往里开挖,顶部土层要保证2m以上,在窖门设缓冲间,上留有通气口,在通道两侧开挖储藏室,储藏室土层间隔不少于2m。
5.2消毒处理
旧窖及时维修和彻底清扫,用硫磺熏蒸,用量3g/m3,密闭48h后通风;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均匀喷洒。
5.3配备温湿度测量、调节设备。
6储藏
6.1窖内环境控制
储存期间窖内温度控制在9℃~1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入窖前窖内空气相对湿度不足时,可在入窖前7h~10h往地面墙面上喷洒水;窖内氧气含量不低于15%,二氧化碳含量不高于5%。
6.2入窖
6.2.1鲜食及加工用甘薯入窖
DB13/T1316—2010
3
入窖薯块可采用薯块排放、装箱(周转箱)排放或装袋排放。薯堆整齐,防止倒塌。薯袋或薯箱堆放高度不超过6层为好,中间留50~70cm通道。传统井窖散装排放的要留有1/2以上的空间进行空气交换。
6.2.2种薯入窖
6.2.2.1薯块存放前进行药剂杀菌处理,可采取两种方式:
a)将装好的种薯按包装单位,先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中浸泡1min~2min,捞出,控七八成干入窖。
b)将装好的种薯按品种分别排放,排好之后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在顶部喷洒,直至底部流出药液。
6.2.2.2入窖要求同6.2.1。
6.2.2.3在存放的品种较多的情况下,要做好标记,以防出窖时发生混杂。
6.3储藏期管理
6.3.1前期
入窖初期以通风散热为主。利用晚上较低的气温来降温,窖内薯堆温度达到14℃时,逐渐封盖窖口。掌握好通风降温天数,以薯堆内温度稳定在12℃~14℃为宜。
6.3.2中期
冬至前后气温下降,适时开关窖门及气眼,使窖内温度控制在10℃~15℃。若湿度偏低,可在薯堆旁地面泼水或放置水盆调节湿度。随着气温下降,应及时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清版)DB13 1449-2011 煤炭生产企业主要工序能耗限额.docx
- (高清版)DB13 1450-2011 集中供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docx
- (高清版)DB13 1451-2011 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docx
- (高清版)DB13 1452-2011 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docx
- (高清版)DB13 1461-2011 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
- (高清版)DB13∕T 1302-2010 机器人焊接系统技术条件.docx
- (高清版)DB13∕T 1307-2010 城市公园服务规范.docx
- (高清版)DB13∕T 1309-2010 检验报告编制规则产品质量部分.docx
- (高清版)DB13∕T 1310-2010 旅行社质量信誉等级划分与评定.docx
- (高清版)DB13∕T 1312-2010 景区解说服务质量要求.docx
- (高清版)DB13∕T 1319-2010 超市生猪肉分割销售规范.docx
- (高清版)DB13∕T 1320.1-2010 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 第1部分:紫苏.docx
- (高清版)DB13∕T 1320.2-2010 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 第2部分:菘蓝.docx
- (高清版)DB13∕T 1320.3-2010 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 第3部分:桔梗.docx
- (高清版)DB13∕T 1320.8-2010 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 第8部分:牛膝.docx
- (高清版)DB13∕T 1320.9-2010 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 第9部分:白芷.docx
- (高清版)DB13∕T 1320.10-2010 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 第10部分:防风.docx
- (高清版)DB13∕T 1321-2010 地理标志产品赞皇大枣.docx
- (高清版)DB13∕T 1325-2010 成品粮配送管理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