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股骨颈骨折疾病查房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临床表现评估
03
诊疗方案设计
04
并发症管理要点
05
护理规范流程
06
查房核心环节
01
疾病基础概念
01
疾病基础概念
PART
解剖结构与血供特点
股骨颈解剖结构
骨折后血供变化
血供特点
股骨颈连接股骨头与股骨干,是承重的重要结构,同时血管分布较为特殊,易受损。
股骨颈的血供来源有小凹动脉、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和旋股内、外侧动脉,其中骺外侧动脉是主要的供血来源,损伤后易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颈骨折后,血液供应容易中断,尤其是头下型骨折,严重影响骨折愈合和股骨头存活。
损伤机制与高危因素
股骨颈骨折多由外力直接作用于股骨头或髋关节,如跌倒、车祸等,导致股骨颈断裂。
损伤机制
高危因素
年龄因素
骨质疏松、骨量减少、长期饮酒、长期使用激素等,这些因素可降低骨密度和骨质量,增加骨折风险。
股骨颈骨折好发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且反应能力降低,容易跌倒导致骨折。
可分为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部骨折,其中头下型骨折血供最差,预后不佳。
临床分型标准
按骨折线部位分型
可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内收型骨折稳定性差,易发生移位,外展型骨折稳定性较好。
按骨折线方向分型
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和损伤程度,将股骨颈骨折分为Ⅰ-Ⅳ型,其中Ⅰ型为不完全骨折,Ⅳ型为完全骨折且移位明显。
Garden分型
02
临床表现评估
PART
典型症状与体征
疼痛
股骨颈骨折后,最明显的症状是髋关节疼痛,可能向大腿内侧及膝部放射。
01
肿胀
患侧髋部常有肿胀,可出现皮肤瘀斑。
02
畸形
患肢缩短、外旋畸形,外展、外旋受限,并有内收、内旋和屈曲畸形。
03
活动受限
髋关节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04
影像学检查策略
MRI检查
对软组织层次和血管损伤有较好的分辨率,可发现隐匿性骨折和软组织损伤。
03
复杂骨折或X线片显示不清时,可行CT检查以明确骨折细节。
02
CT检查
X线片
常规拍摄骨盆正位片及患侧髋关节正侧位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
01
功能评分量表应用
Harris髋关节评分
用于评价髋关节功能,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等方面,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越好。
Parker移动能力评分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主要用于评估患者术后移动能力,包括坐、站、行走等动作,总分9分,分数越高表示移动能力越强。
用于评估患者疼痛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痛,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选择相应分数。
1
2
3
03
诊疗方案设计
PART
保守治疗适应证
稳定性较好,可通过保守治疗达到愈合。
无移位或外展型嵌插骨折
采取保守治疗以缓解症状。
年龄过大,全身情况差,无法耐受手术
选择保守治疗以降低风险。
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手术风险较高
手术治疗选择依据
如内收型、头下型等,这些类型的骨折稳定性差,易移位,需手术治疗。
骨折类型
患者年龄与预期寿命
骨质状况
年轻患者需恢复日常活动及工作能力,多采用手术治疗;老年患者则根据身体状况和预期寿命综合考虑。
骨质疏松患者骨折愈合慢,需手术治疗以恢复骨稳定性。
术后早期介入方案
疼痛管理
康复训练
预防并发症
定期随访
通过药物、物理等手段控制疼痛,促进患者早期活动。
如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等,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关节活动、肌肉锻炼等,以促进功能恢复。
术后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并发症管理要点
PART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关节活动度。
药物预防
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抗凝药物或扩血管药物,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和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定期随访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股骨头坏死的迹象,以便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避免负重
在骨折未完全愈合前,避免患侧下肢负重,以减少对股骨头的压力。
股骨头坏死预防
深静脉血栓防控
基本预防措施
包括抬高患肢、穿弹力袜、定期翻身等,以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血液淤滞。
药物预防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以降低血液凝固性。
物理治疗
采用气压治疗、超声波治疗等物理疗法,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密切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变化等,及时发现深静脉血栓的症状。
感染预警指标监测
体温监测
血常规检查
伤口情况观察
抗生素使用
定期测量体温,观察患者有无发热症状,以及发热的趋势和程度。
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关注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的变化。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异味等感染迹象。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同时,注意观察抗生素的副作用和耐药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关于医院卫生院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方案(精选).docx
- (新课标)新外研版中职(英语基础模块1)Unit 5 We Have Only One Earth 《Listening & Speaking》说课稿.doc
- 透析患者骨折护理.pptx
-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纲领.ppt VIP
- 竞争对手分析报告研读.pptx VIP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pdf VIP
- DLT 5202-2022 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规程.pdf VIP
- 压铸件毛坯质量检验标准规范.doc VIP
- 平车运送法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docx VIP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