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606-2022 河湖生态清淤工程技术规程.docxVIP

DB13T 5606-2022 河湖生态清淤工程技术规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03.100.01CCSA02

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5606—2022

河湖生态清淤工程技术规程

2022-07-11发布2022-08-11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3/T5606—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河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北大学、河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永涛、王洪杰、朱晓磊、李洪波、裴元生、张伟军、王颖、李立青、冀泽华、李源、张美一、孙越、杨蒙、李然、杜琴莹、惠静、杨栓、甄红、张蒙、赵铮。

DB13/T5606—2022

1

河湖生态清淤工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河湖底泥勘测与污染状况调查、生态清淤设计、生态清淤施工、环境监测与验收等。

本文件适用于河流、湖泊污染严重底泥的清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1893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11914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13193水质总有机碳(TOC)的测定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

GB13195水质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

GB/T14550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GB/T14552水、土中有机磷农药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GB/T17137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38土壤质量铜、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39土壤质量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1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22105.1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1部分:土壤中总汞的测定

GB/T22105.2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2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

GB/T22105.3土壤质量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第3部分:土壤中总铅的测定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HJ535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632土壤总磷的测定碱熔-钼锑抗分光光度法

HJ636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JTJ/T320疏浚岩土分类标准

SL42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

SL22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底泥

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的黏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

3.2

河流、湖泊内污染源(内源)

河湖本身携带的污染物与泥沙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污染底泥。

3.3

生态清淤

DB13/T5606—2022

2

采用环保型施工机械设备,对水体中的污染底泥进行疏挖,并控制施工过程中污染物扩散,以减轻河湖内源污染负荷的施工技术方法。

3.4

余水处理

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污泥堆场泄出的富含悬浮物水体进行处理,使排放的尾水符合要求的过程。

4底泥勘测与污染状况调查

4.1调查内容

4.1.1对工程区底泥进行物理、化学指标分析,查明工程区内底质土层性质。物理指标包括:底泥常规的物理力学性质、底泥质地、底泥含水率等。

4.1.2化学指标包括:营养盐、重金属及有机类污染物的含量及分布规律等,以了解工程区底质的污染程度和污染底泥的分布情况,为工程区污染底泥清淤范围、清淤深度、以及疏挖量等的确定提供基础材料。

4.2底泥分层及特征描述

4.2.1根据污染程度,底泥从垂直方向由上至下一般分为污染底泥层(A层)、污染过渡层(B层)和正常底泥层(C层)。

4.2.2污染底泥层(A层):污染最为严重的一层。一般情况下,在有机质及营养盐严重污染地区,该层颜色为黑色至深黑色,其上部为稀浆状,下

文档评论(0)

天使之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