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襄阳五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五)
语文试题
命题人:易永堂陈艳唐甜甜董贺审题人:唐甜甜陈艳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
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在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艺术中,美的东西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
相斗争而发展的。心理学的实验证明,对比效应是人感知事物的一大特征。离开丑孤立地去求美,得不到美;
相反,若能把丑置于美之旁,那么美就在对比中显露出来了。在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把丑作为一种背景,用以
衬托美的写法,是屡见不鲜的。这就是说,丑还是丑,但丑作为陪衬而成为美的条件,成为美的一个源泉,这
也就是作家为什么在自己的作品中把阴影掺入光明,把滑稽丑怪置于优美崇高之旁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丑常常也从自身获取审美价值并以独立的地位进入作品。一般地说,美,特别是浅
层的美,如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都过多地炫耀其外部,没有余力去表现其内部。当面对这些事物,我们
在没有感知其本质的情况下就能顺利地感受到美。而丑的对象在外在形态上让我们在心理上产生阻拒,不
会顺利地让我们获得审美愉悦,但却促使我们从对象的外在表象中解脱出来,去关注与追寻对象内部的真
实和蕴含的意味。这样,丑的对象就给人带来一种更深刻的、更震撼人心的美感。
中国古代画家中,有不少人是画石的,而且差不多都是画丑石,这是什么道理?清代郑板桥说,“陋劣之
中有至好也”“丑而雄,丑而秀”。“至好”“雄”“秀”,都不是石之外在形象,而是石之内在的气象、
神韵、意味与象征,是更深层的东西。
文学是主体的创造。在这种创造中,作家的审美理想是一道美的光束,它可以刺穿丑,使其丑态毕露而
被征服。什么是审美理想?审美理想是人们对至善至美的向往和追求。作家在描写丑的生活时,通过审美理
想的照耀,使丑显示出来,进而使人产生胜利感而激起愉悦之情。丑的事物本身是令人厌恶的。同一个卑鄙
的家伙打交道有什么愉快可言。但是把这个家伙痛斥一顿不是一件快事吗?在美的理想的法庭上裁决丑,难
道这不能产生特殊的愉快和享受吗?审丑就是对丑的批判,作家要以审美理想的光束照耀生活丑,才可能使
之成为艺术美。
在文学创作中,丑作为一种内容,离不开一定的艺术形式。因此,我们还需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的角度
来探讨生活丑向艺术美转化的原因。在文学中,形式不但不是消极的因素,对内容而言,它还是一种征服力
量。因此,在文学中,审丑快感的产生往往是形式征服内容的结果。如果一篇文学作品,所写的是病态的、
畸形的、贫弱的、凶恶的、丑陋的、卑劣的对象,那么就单纯内容而言,所引起的是不和谐感、厌恶感或愤
怒感。然而,这些内容倘若得到了艺术形式的生动、优美的表现,那么就又会产生和谐、愉快的审美反应。
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种厌恶与愉悦相混合的情感,即厌恶中有愉悦,愉悦中有厌恶。在真正的文学作品中,
由于形式的征服力量,形式克服了内容,丑化为美,这两种情感终于融为一体,转化为一种真正的美感。
(摘编自童庆炳《“美玉出乎丑璞”作家的审丑经验》)
材料二:
审丑是现代主义文学的核心命题之一,这种主要源自19世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艺术形式,在20世
纪中后期发展成了世界性的文学思潮。中国当代文学也深受影响,无论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新
时期文学”,还是21世纪初的“新世纪文学”,都不乏审丑的文学,而且前后相继,显现出明晰的脉络。然
而,并非描写丑与恶的文学都是审丑的文学,在“新世纪文学”的很多作品中大量地暴露且不加节制地书写
第1页,共8页
丑与恶,这不禁让人深思:这是审丑的文学,还是丑的文学?“审丑”作为当下文学批评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关
键词,急需对它作深入细致的辨析。
审丑不是对丑的欣赏,而是通过对丑的艺术化表述化丑为美,这中间有个感觉转换的过程,最终还是要
达到审美的目的。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_第13课《有趣的传播者》课件-苏少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pptx
- 高三一轮复习课后习题英语综合测试卷17.docx
- 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pdf
- 高考数学文科二轮复习压轴大题突破练2.docx
- 襄阳五中适应性考试(五)数学答案学生版.docx
- 52环境保护与发展课件-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ptx
- 高考英语(江苏版)一轮讲义专题四动词的时态和语态.doc
- 高考地理全程训练计划复习题课练03.doc
- 江西省横峰中学高二第9周周练化学试题.doc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苏教版课件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讲(83张PPT).ppt
- 高中化学人教版课件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95张).pptx
- 《中国画家介绍》教学课件-冀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pptx
- 高考历史(江苏版)一轮课件专题二十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ppt
-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江苏省溧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docx
-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8课件Unit5MeetingyourancestorsLanguagepoints(5).ppt
- Unit14SectionB(3a_3bTopicwriting)课件-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pptx
-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12.doc
- 数学(人教版必修3)练习2.1.1简单随机抽样(活页作业).doc
-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周测数学试题9.17.doc
- 小数的加法(课件)-四年级下册数学.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