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合格性考试强化冲刺知识清单.docx

高中地理合格性考试强化冲刺知识清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

第PAGE1页/共NUMPAGES16页

高中地理合格性考试强化冲刺知识清单

【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天体系统层级(右图):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地月距离38.4

万千米。

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为远日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火烧木头灰烬多)。

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内部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中)、大气(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液态水;

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地球环境: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影响人类社会:提供生产、生活中的大部分能量(风能、太阳辐射能、化石能源等)。

太阳大气层结构(右图)及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扰动地球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极光等现象。

当这种扰动足够强烈时,会对卫星导航、无线电短波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产生灾害性影响。

地球的演化历程:

主要生物演化

矿产

环境变迁

动物

植物

显生宙

新生代

第四纪

人类出现

被子植物繁盛

/

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总格局和高大山脉

新近纪

哺乳动物时代

古近纪

中生代

白垩纪

物种大灭绝

主要的成煤期

联合古陆在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侏罗纪

爬行动物时代

恐龙繁盛,出现鸟类

裸子植物繁盛

三叠纪

古生代

晚古生代

物种大灭绝

重要的成煤期

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联合古陆形成

两栖动物时代,

爬行动物出现

蕨类植物繁盛

鱼类时代

早古生代

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出现低等植物

/

元古宙

蓝细菌大爆发

重要的成矿期

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出现原始生命

太古宙

出现了蓝细菌等原核生物,能够制造氧气

冥古宙

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震波的分类

①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②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圈层深度/厚度特征地壳平均厚度17kn固体岩石组成,陆壳厚,洋壳薄莫霍界面平均深度33km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增加地幔地下33km~2900km上部

圈层

深度/厚度

特征

地壳

平均厚度17kn

固体岩石组成,陆壳厚,洋壳薄

莫霍界面

平均深度33km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增加

地幔

地下33km~2900km

上部有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

古登堡界面

平均深度2900km

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消失

地核

地下2900km~地心

外核是液态金属,内核为固体金属球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气(78%)和氧气(21%)。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高度范围

低纬18km;中纬12km;高纬9km

对流层顶到55km

55km以上

温度变化

随高度升高递减

随高度升高递增

随高度升高先减后增

温度变化成因

二氧化碳和水汽

吸收地面辐射增温

臭氧

吸收紫外线增温

更高位置吸收更短波长

运动状态

垂直对流运动

水平运动

对人类活动影响

成云致雨天气现象

航空飞行

臭氧层减少紫外线

电离层

有利于无线电波通信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的削弱作用:a.吸收作用b.反射作用c.散射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a.太阳暖大地b.大地暖大气

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还大地

辐射类型:

短波辐射--太阳辐射;

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也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气流上升处空气湿润,易降水,下沉处空气干燥。

原因

过程

气温差异

地面冷热不均,A处较热,B处较冷

垂直气流差异

A处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B处遇冷,空气收缩下沉

水平气压差异

空气堆积处,空气密度大,气压值高空气流失处,空气密度小,气压值低

水平气流差异

同一水平面,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热力环流模型:

城郊风

海陆风

山谷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力的

力的方向

风向

风速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决定风向

决定风速

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垂直

文档评论(0)

各类教育资料交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从教二十余年积累的各类备课、授课、论文素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