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5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明·课程标准

建·结构体系

1.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落实基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戊戌维新运动与义和团运动

1.戊戌维新运动

背景

阶级基础

随着??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民族危机

列强侵华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思想基础

康、梁等人的维新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经过

序幕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

高潮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史称“??”?

失败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制造了“戊戌六君子”事件,维新运动最终失败

意义

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

败因

①守旧势力仍很强大;②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③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2.义和团运动

(1)背景。

民族矛盾

《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日益加剧?

宗教矛盾

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

刺激因素

德国强占??,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

(2)经过。

兴起

以“??”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

发展

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的毓贤、袁世凯等,对义和团采取先抚后剿的举措

失败

①1900年5月28日,八国联军出兵镇压义和团

②慈禧太后采用“招抚”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

③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评价。

积极

①具有强烈的??倾向?

②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粉碎了外国列强彻底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局限

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社会基础:主要是指某一历史事件、运动、政策或者思想等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条件和支持力量。包含了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思想文化条件、社会阶层与群体等。

1.维新派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不尽相同,主要差别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差别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1)“灭洋”,说明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触及了时代救亡的主题,但也带有盲目排外的色彩。

(2)“扶清”,具有爱国主义的色彩,但将“中国”和“朝廷”“大清”等观念混同,对清政府的阶级本质认识不清,说明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知识点二民族危机的加深

1.八国联军侵华

目的

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概况

顽强

阻击

1900年6月10日,第一批联军向北京进发,在??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

保卫

天津

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

清朝

宣战

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

形势

恶化

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

妥协

失败

①慈禧太后发布铲除的谕旨,并指定奕劻和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列强议和?

②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2.民族危机的加深

(1)签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

(2)内容。

惩办

官员

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

高额

赔款

向各国赔款白银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

设使

馆区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军事

控制

拆除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惩办

人民

禁止华北等地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性质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3)影响。

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完整;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成为“”;《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庚子赔款:是指1901年《辛丑条约》所规定的赔款,该赔款因针对1900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定,故以此得名。

1.辩证认识“东南互保”的作用: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深恐波及属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1900年6月,英美帝国主义与清南方各省督抚达成“东南互保”协议。“东南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