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陕西省咸阳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

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屈家岭文化是位于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早期向北扩展,占领了河南西南地区,其晚期渗透到豫南、豫中等地,使豫中河洛地区的文化面貌既带有仰韶文化遗风和大汶口文化特点,又带有屈家岭文化因素。这主要体现,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A.起源具有本土性和和平性 B.以中原地区核心

C.传播具有渐进性和融合性 D.具有突出的创造性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屈家岭文化向北扩展,与仰韶、大汶口文化融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传播呈现渐进性(如从长江中游逐步渗透至豫中)与融合性(如多种文化因素共存),C项正确;题干未涉及文化起源的本土性与和平性(如考古证据或冲突痕迹),排除A项;屈家岭文化以长江中游为中心,非中原地区,排除B项;题干强调文化传播与融合,未体现创造性(如技术或艺术创新),排除D项。故选C项。

2.秦朝的乡里政令传播以官方传播为主导,《岳麓书院藏秦简》载:“县道丞,令史、乡部啬夫首(即征发徭役),布大书市门、离乡市门(悬挂于墙壁),令黔首智(知道),毋巨罪。”这一布令的传播方式()

A.有利于政令在基层的传播

B.满足了秦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

C.解决了政令传播中的缺陷

D.意在构建稳固乡里社会秩序

【答案】D

【解析】据本题材料可知,秦朝通过官方主导的传播方式,如张贴政令于市门、乡市门,使百姓(黔首)明确知晓政令,避免因无知而犯罪(“毋巨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通过公开政令的传播方式,核心目的是强化法律权威、规范民众行为,最终构建稳固的乡里社会秩序,D项正确;布告形式虽促进了政令传播,但材料更强调通过传播政令实现社会控制,而非单纯传播效率,排除A项;秦朝以法治国,布告政令确为治理所需,但未直接体现“现实需求”这一表述的针对性,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此前存在传播缺陷,也未说明此方式解决了具体问题,属于过度推断,排除C项。故选D项。

3.明万历时南直隶与浙江,“米则一岁之收,不足一岁之用,反取给于外江”,故湖广“禁米不得下江……(江南)米一时涌贵,斗至一百五六十钱。时非水非旱,田禾蔽野,而所惟忧。平粜抑价,吴江县立破一百二十余家”。这反映出当时江南()

A.经济重心出现了转移 B.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C.经济取决于湖广地区 D.农业生产结构多样化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题目描述了明万历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状况,包括粮食短缺和价格上涨的情况。同时提到虽然江南田禾蔽野,但米价仍然高涨,说明虽然农业生产规模很大,但是粮食的产量并不完全充足,不能满足江南的需要,因此需要从外地调米。这反映出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并不是单一的粮食生产,还有其他农业经济活动,体现了农业生产结构的多样化,D项正确;明朝时期,经济重心仍在江南地区,排除A项;题干描述了江南地区粮食产量有限、粮价上涨,不能直接得出农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排除B项;江南的粮食需要从湖广地区调入,而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并不能得出经济取决于湖广地区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4.19世纪90年代,日本媒体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将中国描述为一个恐怖的庞然大物。在此影响下,一些西方民众甚至认为,清政府僵化的制度与落后的文明才是“导致危机乃至战争的根源”。日本媒体此举旨在()

A.强调中国现代化取得突出成就 B.为本国对外扩张发起舆论攻势

C.提醒政府警惕国力日盛的中国 D.歪曲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

【答案】B

【解析】据题干“日本宣扬‘中国威胁论’,将中国描述为恐怖庞然大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渲染中国威胁为其对外扩张(如甲午战争)制造舆论借口(如“自卫”或“解放亚洲”),B项正确;题干中“中国威胁论”旨在贬低而非强调中国现代化成就,排除A项;日本政府是舆论操控者,非提醒对象,排除C项;歪曲中国形象是手段,非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5.晚清时期,社会各地兴起了建设学堂的热潮。1905年,德国人里布克创办德华普通学堂,开设德文、理化、卫生、法律等科目,还设有商务部夜校。学堂针对学生收费,每月学费四到五两不等,招收了大量学子,这从侧面说明()

A.学堂选官制度完全得到落实

B.学堂选官受外国学制影响

C.新式教育具备一定民众基础

D.新旧势力冲突已趋于缓和

【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可知,德华普通学堂开设了德文、理化、卫生、法律等科目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