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20
B44DB1304
邯郸市地方
标准
DB1304/T368—2021
玉米抗全蚀病鉴定技术规程
2021-11-15发布2021-12-01实施
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1304/T368—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朋朋、赵曙良、李生辉、韩改英、崔美香。
DB1304/T368—2021
1
玉米抗全蚀病鉴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抗全蚀病鉴定技术方法和抗性评价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品种(系)和种质资源对全蚀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和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DB11/T084-2009夏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玉米全蚀病
由禾顶囊壳菌(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maydis)引起的玉米土传病害,主要危害玉米根部,被害根系呈栗褐色或黑褐色条斑、重病株根系腐烂,须根、根毛减少,茎基部变黑,呈黑膏药状,有时根颈表面有黑色小粒点。
4玉米全蚀病菌接种体制备
4.1病原物分离和保存
采集玉米主产区全蚀病样品,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分离纯化,在斜面培养基上4℃保存备用。
4.2接种体繁殖
在接种前需进行接种体的繁殖。常规繁殖方法是将PDA平板培养的病菌接种于经高压灭菌的高粱粒上(高粱粒培养基制备方法:高粱粒煮30-35min,装入三角瓶中于121℃灭菌1h,泠却后备用),25℃黑暗培养5-7d后,菌丝布满高粱粒。用灭菌水洗去高粱粒表面的菌丝体,然后将其摊铺于洁净瓷盘中,保持高湿度,在室温和黑暗条件下培养。镜检确认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后备用。若暂时不接种,将产孢高粱粒逐渐阴干,在干燥条件下保存或冷藏保存。在接种前去除保存的高粱粒保湿,促使病菌产孢。带菌高粱粒应在当年使用。
5田间抗病性鉴定
DB1304/T368—2021
2
5.1鉴定圃设置
鉴定圃应设置于玉米全蚀病适发区,选择具有良好的自然发病条件、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土壤肥沃的地块。
5.2鉴定设计
鉴定材料随机排列或顺序排列,在进行选育品种抗病性鉴定时,每30行鉴定材料设1组已知抗病和感病对照材料。在进行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时,每50行鉴定材料设1组已知抗病和感病对照材料。
5.3种植要求
鉴定材料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播种时间相同。
鉴定小区行长4m-5m,行距0.7m,每行留苗25-30株,株距略小于大田生产。鉴定资源时,每份鉴定材料种植1行;鉴定品种时,每份材料重复2次。土壤肥力水平和耕作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
6接种
6.1接种时间
播种时接种。
6.2接种方法
在玉米播种时,采用穴播方法进行播种,每穴播2粒种子后,在其上撒30g带菌高粱粒接种体,将种子覆盖,浇足水后盖土。
6.3接种前后的田间管理
播种前应先进行田间灌溉,以确保土壤湿度适宜。播种时土壤温度应在20-25℃,以利于病原菌的萌发和侵染。
7病情调查
7.1调查时间
在玉米进入拔节期进行调查。
7.2调查方法
逐株调查记载发病症状,调查部位为根系,记载病情级别。
DB1304/T368—2021
3
7.3病情分级
依据表1中的描述,在玉米拔节期逐株调查每份鉴定材料的根系,记载病情级别。
表1玉米抗全蚀病鉴定病情级别划分
病情级别
症状描述
0
全株无症状
1
黑根面积占根总面积5%
2
黑根面积占根总面积5%-10%
3
黑根面积占根总面积11%-25%
4
黑根面积占根总面积26-40%
5
黑根面积占根总面积41%-65%
6
黑根面积占根总面积66%-100%
7.4病情指数计算
通过对玉米鉴定材料群体中个体植株发病程度的综合计算,确定各鉴定材料的病情指数。病情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8抗性评价
8.1鉴定有效性判别
当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1305T 72-2023 观赏牡丹露地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305T 71-2023 金花葵生态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305T 70-2023 山楂栽培管理技术规程.docx
- DB1305T 69-2023 鲜香菇质量等级.docx
- DB1305T 68-2023 设施栽培夏季高温闷棚技术规程.docx
- DB1305T 67-2023 板栗生态种植技术规程.docx
- DB1305T 66-2023 威梨绿色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1305T 65-2023 餐饮外卖一次性食安封签使用规范.docx
- DB1305T 64-2023 食品快速检测操作规范.docx
- DB1305T 63-2023 酸枣行间套种知母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