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讲 糖类和脂质(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docx

第03讲 糖类和脂质(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原卷版)-202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11

PAGE1/11

第03讲糖类和脂质(知识清单)

学习导航站

知识主脉络:可视化思维导图,建立知识框架

核心知识库:重难考点总结,梳理必背知识、归纳重点

考点1细胞中的糖类★★★☆☆

考点2细胞中的脂质★★★☆☆☆

考点3糖与脂质的转化★★★☆☆

陷阱预警台:识别高频错误,提供防错策略

素养加油站:前沿科研成果或热点问题分析

真题挑战场:感知真题,检验成果,考点追溯

考点1细胞中的糖类★★★☆☆

1.糖类是重要的物质。糖类分子一般是由三种元素构成。糖类大致可以分为、二糖、等几类。

2.分类

(1)单糖:水解的糖

种类

特点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

单糖

水解的糖,能被细胞直接吸收。

五碳糖

核糖C5H10O5

动植物细胞

的基本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C5H10O4

的基本组成成分

六碳糖

葡萄糖(C6H12O6)

细胞生命活动的

果糖

植物细胞特有

——

半乳糖

主要分布在中

——

(2)二糖——可水解成(由两分子单糖而成的糖。)

种类

特点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

二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两分子单糖,一般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蔗糖(蔗糖→)

甜菜、甘蔗、水果等植物细胞中,可用于加工红糖、白糖、冰糖等

能水解成单糖而

麦芽糖()

发芽的小麦等植物细胞中

乳糖()

人和动物的乳汁中

(3)多糖——可水解成(由多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的糖。)

种类

特点

常见种类

分布

功能

()n

(C6H10O5)n

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单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淀粉(淀粉→)

玉米、小麦、水稻、马铃薯、山药等植物细胞中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物质

纤维素(纤维素→)

植物细胞壁

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糖原(糖原→许多葡萄糖)

肝糖原

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

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中重要的;肝糖原可调节血糖含量,肌糖原可为肌肉供能

肌糖原

(壳多糖)

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的结构材料

几丁质及其衍生物用于医药、化工方面

【教材隐性知识】

1.源于必修1P24“图2-3”: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但是葡萄糖的数量、连接方式等不同。

2.源于必修1P25“批判性思维”: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排便就会通畅,并且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还有利于降低过高的血脂和血糖等,从而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预防糖尿病、维持正常体重等。因此一些科学家把它称作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

特别提醒

1.半乳糖、乳糖并非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乳糖也存在于连翘属花的雄性器官中,并已从人心果树的成熟果实中获得。常春藤果实中存在游离的D-半乳糖。

2.果糖也不是植物细胞特有的。

3.糖原也能在细菌(如大肠杆菌)和个别植物(如甜玉米)中找到。

4.海洋无脊椎动物被囊类外套膜中含有相当多的纤维素。

考点2细胞中的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是,有些还含有。相对于糖类,脂质分子中含量低,含量高。

2.性质:脂质通常不溶于,而溶于。

3.分类和功能

(1)脂肪(三酰甘油)

①元素组成:

②结构组成:三分子和一分子甘油,脂肪酸分为和不饱和脂肪酸。

③功能:细胞内良好的;保温、和减压。

(2)磷脂

①元素组成:除C、H、O外,还有,甚至

②结构组成:一分子甘油、二分子脂肪酸、一分子及其他衍生物。

③功能:构成的重要成分。

④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种子中,含量丰富。

(3)固醇

①元素组成:

②分类及功能

1)胆固醇:构成的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脂质的运输。

2)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形成。

3)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的吸收。

【教材隐性知识】

1.源于教材P26正文小字部分:构成脂肪的脂肪酸的种类和分子长短不相同,若脂肪酸长链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连接,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