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等三校高三上学期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4-2025学年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等三校高三上学期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中学等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四)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鬻作为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器皿,其显著特点是拥有“流”和“把手”,同时拥有三足支撑,使其既具备盛水倒水的水器功能,又具备炊煮加热的能力。在某些特定时刻,鬻还可以用来盛放其他物品,如稻谷、种子等。这种设计体现了()

A.小农经济形态生产工具精细化特点

B.铜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技术反映

C.原始社会礼器一器多用的设计特点

D.对实用功能和对生活便利性的考虑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鬻作为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器皿,同时拥有三足支撑,使其既具备盛水倒水的水器功能,又具备炊煮加热的能力。在某些特定时刻,鬻还可以用来盛放其他物品,如稻谷、种子等”结合所学可知,鬻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器皿,其“流”“把手”和三足结构的设计,既满足了盛水、倒水的水器功能,又具备炊煮加热的实用性,甚至可临时存放谷物等物品。这种多功能集成的设计体现了原始先民对器物实用功能的极致追求,强调“一器多用”和“把手便于握持、三足稳定支撑”,反映了当时人类对生活便利性的高度关注,D项正确;小农经济和生产工具精细化是后世农业社会的特征,与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力水平不符,排除A项;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陶器为主,铜器尚未普及,排除B项;题干中未提及鬻作为礼器的用途,且材料虽提到鬻是“象形、制作精美”的陶器,但明确其功能为流质饮食容器或酒器,属于日常实用器皿,而非礼器,排除C项。故选D项。

2.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提出“节葬”主张,认为葬礼不分贵贱,一律“桐棺三寸”;许行(农家代表人物)提出“君民并耕”之说,要求人人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上述主张反映了当时()

A.追求平均的思想主流 B.重农思想的不断发展

C.社会阶层的分化现象 D.社会思想的统一趋势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墨子提出认为葬礼不分贵贱,一律,桐棺三寸,许行(农家代表人物)提出,君民并耕,要求人人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革导致旧有等级制度松动,士、农、工、商等阶层分化加剧。墨家和农家的主张都聚焦于消弭阶层差异,试图通过思想主张回应社会矛盾,而非单纯追求平均或重农,C项正确;虽然墨家主张“兼爱”,但材料中“节葬”和“君民并耕”更强调阶层平等而非财富平均,排除A项;许行的农家思想确有重农色彩,但墨子“节葬”与此无关,两者共性在于阶层批判,排除B项;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时期,思想多元而非统一,与题干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3.据文献记载,虽然汉武帝推行了“独尊儒术”的政策,但儒生在中央和地方任中、高级官僚的数量并未占据绝对优势,仅占官僚集团中的少数派。相反,法吏官僚数量却较多。由此可知,当时()

A.秦朝焚书坑儒对汉朝影响深远

B.统治策略具有一定务实倾向

C.法家思想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

D.理学对官僚政治的部分影响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虽然汉武帝推行了‘独尊儒术’的政策,但儒生在中央和地方任中、高级官僚的数量并未占据绝对优势,仅占官僚集团中的少数派,相反,法吏官僚数量却较多”可知,汉武帝虽然在思想上推行“独尊儒术”,但在官僚任用方面并没有单纯地以儒家思想为唯一标准,而是考虑到实际的统治需要,任用了较多的法吏官僚,这说明汉武帝的统治策略不是单纯地依赖某一种思想,而是具有一定的务实倾向,根据实际情况来构建官僚集团,以更好地维护统治,B项正确;根据材料,材料主要讲述的是汉武帝时期儒生和法吏官僚数量的情况,并没有涉及秦朝焚书坑儒对汉朝的影响,秦朝焚书坑儒主要是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与汉武帝时期官僚集团的构成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法家思想虽然在官僚集团中有一定体现,但并没有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材料中儒生在官僚集团中仍有一定数量,且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本身就表明儒学在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排除C项;根据材料,理学产生于宋代,而汉武帝时期是西汉时期,时间上相差甚远,所以理学不可能对汉武帝时期的官僚政治产生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4.据《册府元龟》卷495记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