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道地药材 关黄柏》.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团体标准

T/HBYY0079—2025

河北省道地药材关黄柏

2025-06-17发布2025-06-17实施

河北省医药行业协会发布

河北省道地药材关黄柏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地药材关黄柏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量特征。

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道地药材关黄柏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3术语和定义

3.1

关黄柏Guanhuangbai

主产于河北承德及周边地区的关黄柏。

4来源及形态

4.1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的干燥树皮。

4.2形态特征

树高10~20m,大树高达30m,胸径1m。枝扩展,成年树的树皮有厚木栓层,浅灰或灰褐色,深沟状或不规则网状开裂,内皮薄,鲜黄色,味苦,粘质,小枝暗紫红色,无毛。叶轴及叶柄均纤细,有小叶5-13片,小叶薄纸质或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6~12cm,宽2.5~4.5cm,顶部长渐尖,基部阔楔形,一侧斜尖,或为圆形,叶缘有细钝齿和缘毛,叶面无毛或中脉有疏短毛,叶背仅基部中脉两侧密被长柔毛,秋季落叶前叶色由绿转黄而明亮,毛被大多脱落。花序顶生;萼片细小,阔卵形,长约1mm;花瓣紫绿色,长3~4mm;雄花的雄蕊比花瓣长,退化雌蕊短小。果圆球形,径约1cm,蓝黑色,通常有5~8浅纵沟,干后较明显;种子通常5粒。花期5~6月,果期9~10月。

5历史沿革

5.1品种沿革

黄柏为常用中药材,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黄蘖味苦,寒。主治五脏肠胃中结气热……一名檀桓。生汉中山谷。”该书中只记载“檗木”的功效作用,但未描述原植物形态。

南北朝时期的《名医别录》首次对其原植物进行描述:“檗木……有一种小树,状如石榴,其皮黄而苦,俗呼为子蘖,亦主口疮;又一种小树,多刺,皮亦黄,亦主口疮”由此书中可知,檗木有两个来源,其共同特征为小树,皮黄而苦;但又分有刺和无刺两种。《本草经集注》中载:“檗木……今出郡陵者,轻薄色深为胜。出东山者,厚重而色浅。其根于道家入木芝品,今人不知取服之。又有一种小树,状如石榴,其皮黄而苦,世呼为子蘖,亦主口疮;又一种小树,多刺,皮亦黄,亦主口疮。”对于檗木形态的记载延续《名医别录》中的描述。

唐代的《新修本草》中记载:“檗木……子檗,一名山石榴,子似女贞,皮白不黄,亦名小檗,所在皆有。今云皮黄,恐谬矣。案今俗用子檗,皆多刺小树,名刺檗,非小檗也。”根据“多刺小树”,推测唐代“檗木”可能来源于小檗科小檗属Berberis植物。

五代《蜀本草》记载:“树高数丈,叶似吴茱萸,亦如紫椿,皮黄……出房(相当于今湖北房县、竹山、保康、竹溪等地))、商(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南)、合(相当于今四川合川、铜粱、武胜、大足等县)等州山谷。”基于书中描述树高数丈,叶似吴茱萸,亦如紫椿,皮黄,推测此时所载檗木为芸香科植物。记载檗木基原从小檗科小檗属植物转变为芸香科植物。宋代,《本草图经》中记载:“檗木,黄檗也。生汉中川谷及永昌,今处处有之,以蜀中者为佳。木高数丈,叶类茱萸及椿、楸叶,经冬不凋,皮外白里深黄色,根如松下茯苓作结块。五月、六月采皮,去皱粗,暴下用,其根名檀桓”。根据《蜀本草》《本草图经》的记载,五代及宋代时期所有的“檗木”与唐代的基原发生了改变:树形变高大,单叶变复叶,有刺变无刺,四川产的品种好。结合《本草图经》附图其形态特征与芸香科黄檗属Phellodendron植物相似。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黄檗属植物有2种1变种,其中川黄檗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主要分布于湖南西北部、四川东部,其变种分布于陕西、甘肃南部、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区,而植物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各省。由此可见,当时的檗木可能来源于现今的川黄檗(中文名又称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及其变种。

明清时期,《本草纲目》记载:“黄檗……俗作黄柏者,省写之谬也。”出现今被广泛认可的“黄柏”之名,书中记载“黄柏”之名,是提醒医家“柏”字是“檗”字的错误省略写法。“黄柏”在当时应被称为“黄檗”。这一时期的本草书籍,在黄柏的基

文档评论(0)

小小的小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312413300004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