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案_原创精品文档.docxVIP

《赤壁赋》教案_原创精品文档.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壁赋》教案

《赤壁赋》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情感线索(乐悲乐),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2、语言运用的妙处。

教学过程:

1.简介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濡染佛老。佛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看法背后,仍旧坚持着对人生、对奇妙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主义又有严峻的躲避现实的消极作用。这种人生思想和生活看法,在他的创作中都有明显的反映。

2.介绍赋的有关学问。

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赋体经验了长期演化的过程,进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爽流畅的气概,叫做文赋。象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译: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我和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吟诵吟唱《月出》诗。不多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小船在无边际的江上漂浮,越过茫茫无边的江面。江面是那么浩瀚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3.课文讲解:(1)学习第1节

壬戌[干支记年]之秋,七月既望[望,每月十五;既望;朔;晦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后置][开头交代游赏的时间“七月既望”、方式是“泛舟”(于是才有后文关于江水、月亮的描写、争论)、地点是“赤壁之下”(于是才有后文关于三国历史的追叙与联想)和人物“苏子与客”(于是才有后文关于宇宙人生见解的双方对话)。这几句看去像一般游记文的寻常格套,却并非可有可无的闲笔。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风、水。

扣“泛舟”二字,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

举酒属客[嘱,致意,引申为劝酒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互文][月

扣“七月既望”

少焉[形容词词尾,然,乎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后置][一轮明月应的呼唤,冉冉升起了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白露,白茫茫的水气][对偶][经月亮银辉的浸染,茫茫的雾气、江水、夜空显得浩瀚无边,浑然一片;游人的心境也随着疏朗开阔,逍遥自由

纵一苇之所如[一苇,喻小舟。如,往。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凌,越过;茫然,浩荡渺远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凭,冯虚,凌空,凭空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如

A纵一苇之所如[往]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好象]

C自以为不如[比得上]

D如期完成[依据]

(2)属

A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B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叮嘱]

C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D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亲属]

F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夜游之乐”悟读:景

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露——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诵读指导:要求读出停顿、延长,驾驭其中的节奏。留意:叙述的句子——平缓;描写的句子——留意意境,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诵读;抒情的句子——留意要表达的情感,要读出这种情感来。

例如:下列句子诵读时哪些地方须要延长?请同学找出来。

明确:“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两句话,是意境的基础,与下文全都的语气应当是安静的。)“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诵读,体会延长的作用,感受观赏美景后的兴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诵读时,应体会延长所表现出的壮阔激荡的情感。)

从诵读中导出的思想情感。“清风徐来”,好风!“水波不兴”,好水!正因为此二者,苏子与客才能泛舟而游。“举酒属客”,好酒!“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好诗

文档评论(0)

159****3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