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 教案全套 及 习题答案(孙秋野)..docx

电力系统分析 教案全套 及 习题答案(孙秋野)..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

I

目录

1、课程思政教师模板 1

2、课程思政学生分级 2

3、课程基本信息 3

4、各章节思政元素、思政方案的对应关系 4

5、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策略 5

6、各章节知识点与思政元素对应关系 6

第一章电力系统绪论 16

第二章电网等值电路和参数计算 25

第三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33

第四章电力系统计算机潮流计算 40

第五章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 52

第六章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和电压 62

第七章电力系统对称故障分析 75

第八章电力系统不对称故障的分析与计算 86

第九章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 96

第十章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 103

1

1、课程思政教师模板

课程思政总目标在于立足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围绕这一核心,课程负责人坚持课程思政的主体是学生,载体是教师,教师要首先做到勤于学习思政精髓,善于思考思政策略,敏于践行思政教学。

教师的素养达标了,才能继续发挥专业课教师的隐形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专业课教师应像杜甫一样有着心怀祖国的高尚情操、像孔子一样有着热爱教育的定力和教书育人的坚守、像爱因斯坦一样时刻对新知保持好奇与敏感、像手机等智能产品一样紧跟时代潮流,快速了解新闻时事。

基于此,我们给出了“课程思政”对教师的“四合一”要求:

1)心怀家国天下:心怀祖国等高尚情操,道德品质高尚。

2)热爱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和教书育人的坚守。

3)专业知识渊博:不断完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对知识感知的好奇与敏感性。

4)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旁征博引,用学生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传授。

心怀家国天下热爱教书育人

心怀家国天下

热爱教书育人

专业知识渊博

紧跟时代潮流

专业课教师应时刻保持“四合一”的要求,才能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继续发挥隐形教育,塑造学生精神,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2

2、课程思政学生分级

考虑到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教师应首先对学生水平有清晰的定位,才能因材施教、事半功倍。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基础不同的特点,我们将学生能为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程度类比为火焰,将学生类型类比为团队角色中的阻燃型、不燃型、可燃型、助燃型和自燃型:

阻燃型

不燃型

可燃型

助燃型

自燃型

缺少思政修养、三观不正,团队阻碍力量(灭火器)

缺少专业知识、学识不足,难以帮助团队(石器)

有学识、缺少实践创新能力,团队普通一员(柴火)

有学识、有能力、综合素养不足,团队核心力量(氧气)

三观正、能力强、基础厚国家栋梁之才(白磷)

其中阻燃型学生就像灭火器一样,缺少思政修养、三观不正,是社会、团队前进的阻碍力量;不燃型类比有思政修养,但缺少专业知识、学识不足的学生,无法贡献力量,难以帮助团队;可燃型的学生有学识,可以贡献学识,履行基本义务,但缺少实践创新能力,也只是团队中普通的一员;助燃型类比有学识有能力的学生,像氧气一般,供给养分,是推动团队进步、团队的核心力量;自燃型学生不仅推动团队进步的同时,还可把控方向,该类型学生三观正、能力强、基础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素养强,是国家栋梁之才。

结合对教师团队的要求、对学生培养的目标,课程负责人完成教案设计,并将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起于言传教学,成于身教引导。化被动为主动,激励学生自觉回应“学什么、怎样学、为谁学”的教育命题。以在不增加学时、不缩减知识供给的条件下,实现知识传授为基、能力培养为资、价值塑造为帅的协同统一,达到1+1+13的效果。

3

3、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电力系统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

PowerSystemAnalysis

所属课群

专业方向类

课程类型

必修课□选修课

总学时

48

理论学时

32

实践学时

16

课程

学分

3

课程负责人

孙秋野

适用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考核方式及说明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授课班级

成绩组成说明:

(1)平时成绩占10%,考勤+大作业10分:

(2)综合设计占30%,三次综合设计大作业各10分,共30分;

(3)期末考试占60%,期末测验60分。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原理及拖动,自动控制原理

选用教材

孙秋野,电力系统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

主要参考书

韩祯祥等,电力系统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何仰赞等,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查尔斯

文档评论(0)

yangzhuangj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