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以苏州为实践样本阐释了人文经济学研究聚焦的主题内核,即推动经济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人文经济学为中国经济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思想指导。人文经济学强调经济行为中人的主体性和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探讨个体需求、价值观念以及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并塑造经济行为。从宏观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实践的方方面面均可见人文经济学理念的渗透。中国在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时,始终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这既体现在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敏锐洞察和顺应,科学规划顶层设计以精准把握全球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和演进趋势,也体现在对人民期望的深刻理解和有效回应,确保政策选择与人民意愿的紧密关联。在微观层面,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的历史演进与实践特质深刻彰显了人文经济学的文明逻辑。人文经济学在这座城市的书写,是将民众、民生作为根本,演绎人文与经济和谐交融、共同发展的生动写照。
中国经济实践为人文经济学提供了理论验证与适用场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深刻的改革创新以及显著的价值跃迁,这些实践成果不仅为人文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而且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与发展韧性,这些为人文经济学提供了探索经济转型和制度创新的独特视角。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文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对中国经济实践样态的深入研究,人文经济学理论体系可以不断得到验证和丰富,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预见性得以增强,进而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编自王忠、车学森《人文经济学研究:理论演进和话语创新》)
材料二:
苏州通过不断形成适应环境的人文经济生态,较好地应对了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挑战,成为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现代文明的重要原发地之一。在传统农耕文明时期,苏州发展商业、运输业、丝绸纺织业等,逐渐成为闻名遐迩的“人间天堂”之一,不断吸纳、聚集来自不同区域的人才、科技成果、资金等资源。明朝时,苏州就已经发展起那个时代先进的规模化的纺织业。甲午战争后,苏州是我国最早发展机械缫丝、机械纺织的区域之一,并发展起食品、照明等涉及日常生活各领域产品生产的近代工业。20世纪80年代,苏州勇于发展,勇于创新,自主发展乡镇企业,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集体经济、苏南模式。90年代,苏州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之一。21世纪,苏州大力发展科技型经济,成为我国重要的应用性科技创新基地。“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这“三大法宝”是苏州精神、苏州经验、苏州样本的重要标志。
苏州样本的重要意义在于,不断探索以中国传统文明为基础进行时代创新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华现代文明的实践路径,其重要特点是人文与经济的有机统一和相互涵养。苏州将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精细化发挥到了极致;同时,不断更新的工业化为苏州发展打开了新的格局。作为著名的昆曲之乡、状元之乡,苏州崇文重教,注重文化传承、文化积淀;同时,苏州注重工业与技术的时代化,不断吸纳最新的生产力、工业行业、科技成果。人文底蕴为苏州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更新提供了支撑,而经济的不断更新、创新,又为苏州人文底蕴的再积淀、再更新筑牢基础。可以说,一部苏州文明史,就是一部人文与经济有机互动的历史,一部中国式人文经济学的实践史、探索史。
(摘编自陈忠《人文经济学与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样本》)
材料三:
人文经济实践是基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在经济与文化的交融互动中进行的。经济和文化是理解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实践逻辑的两个重要方面,如果将经济要素和文化要素作为衡量人文经济实践的两个关键变量,根据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相对水平和相互关系进行排列组合,可以得到四种实践类型:人文经济协调发展型、经济先行文化滞后型、文化先行经济滞后型和人文经济双重困境型。经济和文化同步发展存在两种情况,一是经济和文化都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二者的互动呈现出协同发展的理想状态,即为“人文经济协调发展型”,如杭州、苏州和潍坊等地正在进行的人文经济实践。二是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则属于“人文经济双重困境型”,说明该地区处于整体性滞后状态,在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短板,经济和文化间的关系较为疏离,或呈现出某种负向的互动关系,不利于维持社会整体的良性运转和协调发展。当然,在人文经济实践中,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时会出现错位、不匹配的情况。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文化发展程度较低,则属于“经济先行文化滞后型”;与之相对,“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浙江省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江苏镇江中考作文《同样重要》3篇范文.docx
- 2025年上海市自招语文考试分析及相关题目练习.docx
- 2025年新高考语文真题I、II卷考点梳理.docx
- 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小说《长安的荔枝》模考题目汇编及答案.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跨越认知边界,奠定思维基石.docx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河北省2025届部分示范高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河北省邯郸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河北省衡水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三轮强化冲刺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