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三十一)
(本试卷共82分.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填空题每题5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两地相距500km.飞行员为了避开某一区域的雷雨云层,从A点起飞以后,就沿与原来的飞行方向AB成12°角的方向飞行,飞行到中途C点.再沿与原来的飞行方向AB成18°角的方向继续飞行到终点B点,这样飞机的飞行路程比原来的路程500km大约多飞了(sin12°≈0.21,sin18°≈0.31)()
A.10km B.20km
C.30km D.40km
B[在△ABC中,由A=12°,B=18°,得C=150°,
由正弦定理得eq\f(500,sin150°)=eq\f(BC,sin12°)=eq\f(AC,sin18°),
所以eq\f(500,\f(1,2))≈eq\f(BC,0.21)≈eq\f(AC,0.31),
所以AC=310km,BC=210km,
所以AC+BC-AB=20(km).]
2.如图,航空测量的飞机航线和山顶在同一铅垂平面内,已知飞机飞行的海拔为10000m,速度为50m/s.某一时刻飞机看山顶的俯角为15°,经过420s后看山顶的俯角为45°,则山顶的海拔大约为(eq\r(2)≈1.4,eq\r(3)≈1.7)()
A.7350m B.2650m
C.3650m D.4650m
B[如图,设飞机的初始位置为点A,经过420s后的位置为点B,山顶为点C,作CD⊥AB于点D,
则∠BAC=15°,∠CBD=45°,所以∠ACB=30°,
在△ABC中,AB=50×420=21000,
由正弦定理得eq\f(AB,sin∠ACB)=eq\f(BC,sin∠BAC),
则BC=eq\f(21000,\f(1,2))×sin15°=10500(eq\r(6)-eq\r(2)),因为CD⊥AB,所以CD=BCsin45°=10500(eq\r(6)-eq\r(2))×eq\f(\r(2),2)=10500(eq\r(3)-1)≈7350,所以山顶的海拔大约为10000-7350=2650(m).故选B.]
3.(2025·德州模拟)火箭造桥技术是我国首创在陡峭山区建桥的一种方法.由两枚火箭牵引两条足够长的绳索精准的射入对岸的指定位置,是建造高空悬索桥的关键.位于湖北省的四渡河大桥就是首次用这种技术建造的悬索桥.工程师们需要测算火箭携带的引导索的长度(引导索比较重,过长会影响火箭发射),如图,已知工程师们在建桥处C看对岸目标点D的正下方地面上一高为h的标志物AB,从点C处看点A和点B的俯角分别为α,β,则一枚火箭应至少携带引导索CD的长度为()
A.eq\f(hsinαcosβ,sin?α-β?) B.eq\f(hcosαcosβ,sinβ)
C.eq\f(hcosαcosβ,sin?α-β?) D.eq\f(hcosαsinβ,cosβ)
C[在Rt△BCD中,BC=eq\f(CD,cos∠BCD)=eq\f(CD,cosβ),在△ABC中,可知AB=h,∠ACB=α-β,A=eq\f(π,2)-α,
由正弦定理可得eq\f(AB,sin∠ACB)=eq\f(BC,sinA),
即eq\f(h,sin?α-β?)=eq\f(\f(CD,cosβ),sin\b\lc\(\rc\)(\a\vs4\al\co1(\f(π,2)-α)))=eq\f(CD,cosαcosβ),
所以CD=eq\f(hcosαcosβ,sin?α-β?).故选C.]
4.奏唱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需要46s.某校周一举行升旗仪式,旗杆正好处在坡度为15°看台的某一列的正前方,从这一列的第一排和最后一排测得旗杆顶部的仰角分别为60°和30°,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距离为10eq\r(2)m(如图所示),旗杆底部与第一排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要使国歌结束时国旗刚好升到旗杆顶部,则升旗手升旗的速度应为()
A.eq\f(3\r(3),23)m/s B.eq\f(5\r(3),23)m/s
C.eq\f(7\r(3),23)m/s D.eq\f(8\r(3),23)m/s
B[如图所示,依题意知∠AEC=45°,∠ACE=180°-60°-15°=105°,
所以∠EAC=180°-45°-105°=30°.
在△AEC中,由正弦定理知eq\f(CE,sin∠EAC)=eq\f(AC,sin∠AEC),
所以AC=eq\f(10\r(2),sin30°)×sin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课时分层作业8.doc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课时分层作业69.doc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课时分层作业70.doc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课时分层作业72.doc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课时分层作业65.doc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课时分层作业62.doc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课时分层作业63.doc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课时分层作业58~59.doc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课时分层作业54.doc
- 2025秋 名师金典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数学 课时分层作业49.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