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九科星押题合集】押题13:中外经济模式对比 (高中历史) .docx

【2025年九科星押题合集】押题13:中外经济模式对比 (高中历史) .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押题考向13:中外经济模式对比

【九科星教学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旱作农业对南方森林资源产生了一定的破坏。由于南方土著、豪门已占据了条件优越的肥田沃野,北方移民往往只能投身于开垦山地,或浚湖围田。随着北方大量劳动力在长江流域定居,粟、麦等旱地作物得以逐渐推广,山地开垦状况明显。南方地区丘陵山地的农业开垦多采用“火耕水耨”之耕作方式,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当时南方许多地方耕作比较粗放,有的地方甚至不使用牛耕。南方丘陵地区陂塘水利在以往的基础上发展迅速,许多陂塘得以建设,但也存在忽视排涝设施配置的问题。所以若遇霖雨,泄水出路受阻,水灾更容易发生。根据黄本骥《历代职宫表》,可知,魏、晋、宋、梁、陈都设虞曹郎一职专门管理山林川泽。

——摘编自梁诸英《晋唐时期生态环境史》(2022年)P105-107

——摘编自刘春香《魏晋南北朝时期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P3

材料二与英国不同的是,法国的工业化进程较为缓慢。在法国,大部分工厂都脱胎于手工作坊,如棋子般散落地分布在城区的各个民房院落,使得居民住宅区和工业设施毗邻共存的问题显得尤为尖锐和突出。化学工厂常年释放出令人作呕的酸性气体,而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牲口屠宰、肠衣、下水、溶脂厂等畜类加工业是产生血腥腐臭气味的源头。市民往往因不堪忍受附近工厂散发的刺鼻气味而提出强烈抗议。1810年10月,由拿破仑一世亲自签署的《关于工厂释放不卫生或妨害安宁的气味的帝国法令》正式颁布。那些“可能释放有害健康或妨害安宁的气味”的工厂被纳入法律规定的范围,烟雾、粉尘、噪声等则不在政府的考虑之内。

——整理自肖晓丹《法国城市工业污染管制模式溯源(1810—1850)》

/a/146433557_501394

(1)根据材料一、二,从环境变化的角度,比较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方地区与工业革命时期法国发展模式的异同。(8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6分)

参考答案

(1)同: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推动经济增长;

均采用粗放型开发方式,引发环境问题;

政府都介入了环境管理;等等。(4分)

异: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农业开发为主,破坏表现为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等传统生态问题;

法国工业化以机器生产为核心,表现为空气污染(酸性气体)、生物污染(屠宰业腐臭)等现代问题。

魏晋环境破坏集中于山地、湖泊等自然空间;

法国工厂与居民区混杂,污染直接渗透城市生活空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魏晋的虞曹郎制度,仅限资源管控;法国法令忽视烟雾、粉尘等其他污染,治理范围片面。(4分)

(2)认识

观点: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环境与发展的协调。(2分)

论述:魏晋南北朝南方地区农业开发虽满足了人口增长需求,但破坏了生态,引发水土流失、水灾等问题,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工业革命时期法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带来严重污染,引发社会矛盾。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2分)。

这启示我们,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吸取历史教训,在发展经济时注重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分)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文档评论(0)

yzht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