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VIP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2023级6月月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5年6月12日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题共45分)

1.下表为陕西西安鱼化寨遗址(属于仰韶文化)三个阶段家户内出土各类遗物的数量统计情况(单位:件)。

这说明当时该地区()

农业工具狩猎工具手工业工具装饰品半成品

北首岭期003500

半坡期131219275

史家期6144143

A.家庭手工业的发展突出B.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C.艺术创造成普遍追求D.生产力发展促进文明进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

国)。依据题干表格“农业工具”“手工业工具”等可知反映出当时该地区农业、手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

展,这有利于推动社会和文明的进步,D项正确;题干不仅涉及手工业,也涉及农业、狩猎等,排除A项;

题干没有体现社会分化、公共权力等信息,无从得出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排除B项;装饰品可以说

明当时审美艺术,但题干还涉及农业、手工业等信息,“普遍追求”的表述也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

D项。

2.有学者指出:陶寺遗址的典型陶器具有山东、河南、江汉、西北和关中地区龙山时代文化因素;玉琮、

玉璧和大型厨刀继承良渚文化传统;透雕兽面玉佩受到龙山文化和肖家屋脊文化的共同影响;鳄鱼皮制作

的“鼉鼓”来自山东龙山文化;铃和齿轮形器等铜器则可能受到西北地区的影响。由此可见()

A.陶寺文化具有综合体色彩B.区域之间远距离交流频繁

C.原始手工呈现专业化特征D.早期文明一体化趋势加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

第1页/共14页

根据材料可知,陶寺遗址的器物融合了众多不同地区的文化元素,这充分表明陶寺文化不是单一的文化,

而是具有多种文化融合的综合体色彩,A项正确;题干仅指出陶寺遗址器物受不同地区文化影响,但并没有

提及区域之间远距离交流的频率情况,“频繁”一词缺乏依据,属于过度推断,排除B项;题干重点强调的

是陶寺遗址文化元素的多元融合,并非原始手工在制作技艺等方面呈现出专业化特征,排除C项;早期文

明一体化趋势加强通常强调的是不同文明在更宏观层面上逐渐走向统一、融合的一种趋势,题干只是在描

述陶寺遗址文化元素的来源多样,排除D项。故选A项。

3.如表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部分遗存。由此可知,当时()

类别遗存

青铜

有鼎、爵等礼器,造型古朴,部分表面有简单纹饰,工艺相对粗糙器

玉器有玉璋、玉琮等,质地细腻,少量玉器表面有刻纹,可能具有礼仪用途

陶器以灰陶为主,器型有罐、盆、尊等,部分有绳纹、篮纹等装饰,质地较硬

建筑发现大型宫殿基址,有夯土台基、柱础等,规模宏大,布局规整

A.手工业分工较明确B.青铜铸造技术成熟C.国家形态特征明显D.建筑风格独树一帜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朝(中国)。材料

中青铜礼器(鼎、爵)与玉礼器(玉璋、玉琮)以及大型宫殿基址的出现表明,当时社会出现了明显的等

级分化和较高的社会组织形式,这是国家形态特征的重要体现,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手工业分工细化的直

接证据(如作坊遗迹或专业化工具),仅凭器物类型差异不能说明“手工业分工较明确”,排除A项;由材

料中青铜器“工艺相对粗糙”可知,当时青铜铸造技术并未成熟,排除B项;仅凭建筑遗迹不能得出建筑

全貌,也不能体现建筑风格独树一帜,排除D项。故选C项。

4.与商代相比,表中西周时期“天下观”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天下观商代西周

空间结构四方+中商九州五服制

维度

政治认同神权中心天命+德治

第2页/共14页

族群认知多方、羌方等异族称“方”华夏夷狄分野

礼制表达祭祀四方神郊祀天地制度

A.神权统治的加强B.治国理念的进步C.华夏认同的形成D.宗法血缘的削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

表可知,商代至西周,天下观在空间结构、政治认同、礼制表达上均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出西周治

国理念更为丰富和完善,B项正确;西周政治认同中虽然还有天命观念,但“天命+德治”体现礼教治国下

的德治,西周神权统治有所削弱,排除A项;西周时期尚未正式形成华夏认同,排除C项;宗法血缘的削

弱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试卷君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致力于各类材料收集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