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社会态度剖析态度为什么会成为不同学派的社会心理学家的共同兴趣所在?这一概念不是哪个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派的私有财产,因而能够适应不同的研究者的不同要求;这一概念较好地摆脱了现代社会心理学建立以来就一直存在的有关环境和遗传的争论;这一概念既可以用来指代单一或独立的个体意向,也可以适用于较为宽泛的文化模式,因此使得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在这里找到了共同的基点。第2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社会态度的界定第一类定义直接将态度纳入认知体系之中,心理学家洛开奇把态度看作是一种具有结构性的复杂的认知体系,认为“态度是个人对于同一对象的数个相关连的信念的组织”。第二类定义倾向于将态度看成是情感的标志,并主张由此来界定态度。比如爱德华兹就认为,态度是“与某个心理对象有联系的肯定或否定感情的程度。”第三类定义则更为常见,它强调的是从朗格时代起就为人们所重视的行为反应的准备状态。第四类定义力图能够包容上述三类定义的基本内容,即将认知、情感和行为都平行地容纳于态度之中。第五类定义关心的不是特定个人对特定事件的特定反应,不是在这种反应之中包含的个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而是组成群体成员的每一位成员所普遍采取的态度。第3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纳粹主义对种族的偏见第4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美国人对种族和性别的偏见有减少趋势第5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社会态度的基本特征对象性特征个体或社会成员所具有的任何态度都是指向于某一具体对象的,该对象可以是事,可以是物,当然也可以是人;社会态度所具有的这种具体的对象性特征又使它有别于个体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内在性特征它是个体内在的一种心理构成,因此,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到,而只能间接地从一个人的表情、意向和行为中推知。持久性特征态度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一旦形成,态度便具有相对的持久性。稳定的态度作为个体人格的组成部分,是不会轻易改变的。第6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美国社会对街区帮派的偏见第7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8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恐惧诉求对吸烟行为的影响第9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社会态度与外显行为美国学者R.T.拉皮尔关于态度与行为的实验。社会心理学家麦圭尔也说,“态度研究久已表明,某个人对他的态度的口头报告与他对于该态度对象的实际行为间只有某种相当低的相关系数。”在台湾已婚妇女中关于生育意向所作的调查。第10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1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广告中的情感诉求第12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社会态度的测量量表测量瑟斯顿量表,也称等距法第13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李凯尔特量表,又称为累加量表法语义差异量表第14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非量表测量自由反应测量行为反应测量生理反应测量第15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三节态度的形成和改变认知平衡理论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兹·海德“被知觉的单元和情感无应激地共同存在着,因此,不论对认知组织的变化还是情感表现的变化都没有压力。”“P-O-X”模型:它体现的是一种简单的交往情境,其中P是认知主体,O是作为认知对象的另一个人,X则是与P和O有某种关系的某种情境、事件、观念或第三个人。当三方关系均为肯定,或两方为否定,一方为肯定时,便存在着平衡状态,否则便存在着不平衡状态。第16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认知的平衡与不平衡状态第17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认知失调理论创始人费斯汀格基本观点:每一认知结构都是由诸多基本的认知元素构成的,而认知结构的状态也就自然取决于这些基本的认知元素相互间的关系。他以极其简单的方式将这种关系还原成三种可能性:(1)协调,此时两种元素的涵义一致,彼此不相矛盾;(2)不相干,此时两种元素的涵义互不牵连;(3)不协调,此时两种元素彼此矛盾。不协调或曰失调是有程度上的区别的,它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不协调的程度同某一认知元素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性成正比;其二,不协调的程度还取决于一个人所具有的不协调认知的数目与协调认知的数目的相对比例。第18页,共3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认知失调理论的两个假设作为一种心理上的不适,不协调的存在将推动人们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