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春季学期暑假放假前,教师会议上校长讲话:以实干筑基,用创新赋能教育新征程.docx

2025春季学期暑假放假前,教师会议上校长讲话:以实干筑基,用创新赋能教育新征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春季学期期末教师会校长讲话:以实干筑基,用创新赋能教育新征程

各位同仁:

大家好!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言: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唤醒。当2025年的春樱悄然飘落,我们即将为这个充满挑战与突破的学期画上句点。今天,我们以教育者的初心相聚,既是对过往的总结沉淀,更是对未来的谋篇布局。尤其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我们更需要以全局视野审视教育实践,让实干创新成为镌刻在教育征程上的精神坐标。

一、把握时代脉搏,让实干成为教育底色

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我们勾勒出实干兴教的发展蓝图。会议指出:教育改革不是坐而论道的空想,而是起而行之的实践。这与我校一直秉持的知行合一办学理念不谋而合。回溯这学期,从双减政策的深度落地到新课标理念的课堂转化,从课后服务的品质提升到劳动教育的创新实施,每一项成果都凝结着各位同仁的实干智慧——晨光中提前到校备课的身影、暮色里批改作业的灯光、课间与学生促膝长谈的耐心、教研时思维碰撞的火花,这些平凡却闪光的日常,正是对实干最生动的诠释。

当代教育正经历着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的范式转型,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这要求我们必须跳出经验主义的舒适区,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五育融合精准教学等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就像春耕秋收的农人,既要低头耕耘三尺讲台,更要抬头看见教育变革的星辰大海,让实干精神既扎根于课堂土壤,又呼应着时代浪潮。

二、深耕日常教学,在细微处铸就教育高度

《道德经》有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优质教育的根基,恰恰生长在看似平凡的教学细节中。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本学期涌现出许多值得推广的教学实践:语文组的大单元整体教学将零散知识织成体系网络,数学组的生活情境教学让抽象公式焕发实用价值,英语组的项目式学习让语言运用融入真实场景。这些探索印证了一个真理:当40分钟课堂充满思维张力与情感共鸣,教育就有了真正的生命力。建议大家利用暑假研读会议提出的深度学习理论,为新学期的课堂创新储备理论资源。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艺术。批改作业不应是机械劳动,而应成为师生对话的心灵桥梁。有的老师用个性化评语点燃学生自信,有的老师建立作业错题数据库实施精准辅导,有的老师设计分层作业套餐满足多元需求。这些做法正是对会议中精准教学要求的鲜活实践。期待新学期我们能开发更多富有创意的作业形式,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成长档案而非负担。

学情是教育的动态坐标。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本学期我们通过一生一策成长档案、心理晴雨表监测等方式,让教育真正做到眼中有光,心中有人。记得有位班主任用成长树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这种充满温度的教育方式,正是对会议中全人教育理念的最美诠释。

三、拥抱理念革新,以创新激活教育动能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数字化浪潮席卷教育的今天,我们既要做深耕讲台的教书匠,更要成为拥抱变革的弄潮儿。

个性化学习是未来教育的方向。会议提出的人工智能+教育模式,正在重构教学形态。我校部分教师已尝试运用学习分析系统为学生定制学习路径,通过AI作文批改系统实现精准反馈,这些探索让教育从批量生产走向私人定制。暑假建议大家关注学习科学领域的新进展,特别是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个性化教学积累理论支撑。

跨学科融合是素养培育的密钥。本学期科学组与艺术组联合开展的STEAM创意项目,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发展综合素养;历史组与地理组开发的行走的课堂研学课程,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体验。这些创新实践与会议倡导的大概念教学不谋而合。期待新学期能有更多学科打破壁垒,构建知识互联、能力互通、素养互育的课程生态。

数字化转型是教学升级的契机。从智慧课堂平板的常态化使用,到云端教研平台的搭建,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已迈出坚实步伐。但我们更要认识到:技术只是手段,育人方为根本。就像会议强调的教育数字化不是简单的工具叠加,而是教育生态的重构,我们需要在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教育既充满科技温度,又不失人性光辉。

四、凝聚团队合力,以协作共筑教育高峰

《周易》有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教育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事业,而是需要群策群力的系统工程。本学期各教研组展现出的协作精神令人感动:毕业年级团队的青蓝结对让教学经验薪火相传,综合学科组的大教研活动打破学科壁垒,班主任团队的家校共育工作坊凝聚教育合力。这种协作文化正是我校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核心密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课标解读项目中,各学科骨干主动承担培训任务,将会议精神转化为具体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中,老师们相互磨课、共同精进,这种同伴互助的专业学习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数十年中小学教育课件、试卷、练习、学案、教案等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