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思维在场:高中语文板块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要: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是教学的应有之义。通过构筑积极的学习板块,形成一种对学生思维产生引领、质疑、探究、诊断的学习“场”,是助推学生学习思维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明确核心主线、建构教学板块,为学生思维的生发架设支点,通过创建活动场域、形成板块轮动,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助力,通过开展多元评价、发挥诊断功能,为学生思维的达成锚定标的,最终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思维的养成。
关键词:板块式教学;思维在场;整合阅读;高中语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之一,并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明确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基于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思维呢?笔者认为,板块式教学值得尝试。板块式教学以教学板块来整合教学内容,形成教学流程,结构课堂教学[1],体现了课堂教学顺序与层次安排的创新。作为促进学生认知与结构化思维生长的介质,板块式教学在廓清学习板块、实现课堂转型上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下面,笔者以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以下简称“统编教材”)第七单元中《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登泰山记》的整合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板块式教学运用到单元教学中。
一、明确核心主线、建构教学板块,为学生思维的生发架设支点
在板块式教学中,核心主线作为思维生发的支点,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关乎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感知、整合梳理、深入赏析与审美创造。因此,设计有价值、高质量的核心主线,以增强板块内部的连贯性与一致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基于教材单元,找出单元文本之间的联结点,逐步生成核心主线,并以此为依托建构教学板块,为学生思维的生发架设支点。
(一)寻找文本之间的共性,明确核心主线
统编教材第七单元为散文单元,因此,以主题统整为切入口,梳理单元文本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教学顺序的调整重构教学内容,可最大化地发挥教学合力。在该单元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在自主开展基础性阅读的基础上,对单元文本进行比较、归纳、整合、评鉴,寻找文本之间的共性。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并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梳理锻炼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依据学生的思考提炼主题、明确主线。经由学生思考而生成的主线,对后续的教学将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对该单元的文本进行梳理,学生形成了如下认识。
生1:这一单元所有选文的作者都遇到了人生的困境,又都在感悟自然中实现了自我救赎。
生2:朱自清、史铁生、姚鼐当时的状态是迷茫、烦乱。学习这一单元可以以“纷乱的思绪”为切入点,将《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登泰山记》一起梳理。
生3:《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登泰山记》这三篇文章有一个共性,就是文中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世俗的凡尘世界,一个是纯净的精神世界。
经过这样的梳理,学生对该单元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也为笔者依据学情确定核心主线提供了依据。综合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笔者将该课教学核心主线确定为:整合阅读《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登泰山记》,学习散文中写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感受作者的自然情怀、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
(二)基于教学核心主线,建构教学板块
教师要基于教学核心主线深度剖析文本内核,以学生活动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板块,做到板块内容繁简适度、相互依托,并关注板块之间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如在《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登泰山记》的整合阅读教学中,笔者基于教学核心主线建构了如下三个板块(三个板块也是实践场创设的重要载体,对此后文再作详述)。
板块一:鉴技巧——游赏文中的自然美景。
板块二:悟情感——发现自然背后的“我”。
板块三:巧练笔——记录身边的美好风景。
三个板块以“方法认知—实践迁移—综合运用”为建构逻辑实现板块间的多维联动,意在引导学生从技法、情感和写作三个不同的角度横向拓深对课文的品析与欣赏,从而发展思维广度与深度。
二、创建活动场域、形成板块轮动,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助力
在板块式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系列具有开放性、思辨性、挑战性的序列化活动任务(问题),为学生提供真切的思辨场、体验场、实践场,以推动学生的思维进阶和深度学习。
(一)创设思辨场:还原原点认知,唤醒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思辨场的创设能够引发学生深研文本,进行深层次、多维度的思考。在《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登泰山记》的整合阅读教学中,笔者以原点认知和对文本的深层理解为指向创设思辨场。
1.以原点认知为指向
原点认知是师生教与学的起点,也是师生、生生交流以及学生自我思考的切入点,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依据。笔者通过“预学《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登泰山记》三篇文章后你产生了哪些问题”为学生创设思辨场,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