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拔尖测试卷-这里是内蒙古.pdf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拔尖测试卷-这里是内蒙古.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春五年级下册语文

期末真题试卷

语文练习

解答

一、根据语境写字词

1.答案:辽阔、骏、驰、摔跤、呐喊、欢庆

•解析:“辽阔”形容草原广阔;“骏”马指跑得快的马;“奔驰”表示快速奔跑;“摔跤”是那-

达慕大会常见比赛项目;“呐喊”体现观众呼喊助威;“欢庆”突出人们庆祝那达慕大会的喜悦-

。根据拼音和语境可写出这些字词。

2.答案:年龄、岳

•解析:“年龄”指人或动植物所生存的时间;“三山五岳”是固定说法,“岳”指高大的山。结-

合语境和拼音能得出答案。

3.答案:胸有成竹、神机妙算、手疾眼快、肃然起敬

•解析:“胸有成竹”形容孙膑对事情有信心和把握;“神机妙算”体现诸葛亮足智多谋;“手疾-

眼快”表现小嘎子动作敏捷;“肃然起敬”表达对刘伯承的敬重。依据对人物特点的了解及拼音-

可写出这些成语。

二、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

◦A项中,“憎恨”的“憎”应读“zēng”,“拖男挈女”的“挈”读“qiè”,“请勿自误”的-

“误”意思是“耽误”,不是“误会”,所以A项错误。

◦B项中,“踉踉跄跄”的“跄”读“qiàng”,“出谋画策”应为“出谋划策”,所以B项错误-

◦C项读音、字形和字义都正确。“迸裂”的“迸”读“bèng”,“膘肥体壮”的“膘”读“bi-

āo”,“守株待兔”的“守”是“守候”的意思。

◦D项中,“难堪”的“堪”读“kān”,“窈窕淑女”的“窈”读“yǎo”,所以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

◦A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符合好心办坏事的无奈情境,使用正确。

◦B项“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不能用来形容哥哥,使用对象错误。

◦C项“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表示计划开始实施,使用恰当。

解答

三、写同结构词语

1.解析:“动静”是由一对反义词组成的词语。我们可以想到“上下”“左右”“黑白”等,它们都是-

由反义词组合而成。

答案:上下、左右、黑白

2.解析:“呐喊”是由一对近义词组成的词语。类似的有“奔跑”“呼喊”“寻找”,其中“奔”和“-

跑”、“呼”和“喊”、“寻”和“找”意思相近。

答案:奔跑、呼喊、寻找

3.解析:形容本领强大的四字词语,比如“神通广大”,表示法术广大无边,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技艺超群”指本领、技能超过众人。

答案:神通广大、技艺超群

4.解析:形容场面热闹的四字词语,像“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场面热闹-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熙熙攘攘”,-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答案: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四、按要求写句子

1.解析:“被”字句改“把”字句,将“被”字前后的对象互换位置,“被”换成“把”。原句中“武-

松”和“这只大虫”互换位置,“被”换“把”。

答案:武松把这只大虫打死了。

2.解析:陈述句改反问句,先在句首加上“难道”,句中“向往”改为“不向往”,句末加上“吗”和-

问号。

答案:古老的金字塔,难道我不向往你神秘的风采吗?

3.解析:直述句改第三人称转述句,把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去掉,把“我”改为“他”。

答案:沃克医生不相信地问,他割了多少刀。

4.解析:例句用了“跳起来”“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叉着腰”等连续动词。仿写时也要用-

一系列动词描述一个动作场景,比如:小明走进教室,拉开椅子,坐下后打开书包,拿出课本。

答案:小明走进教室,拉开椅子,坐下后打开书包,拿出课本。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解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林则徐爱国;“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展现守边将士决心;“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陆游情怀。

答案:苟利国家生死以;黄沙百战穿金甲;遗民泪尽胡尘里

2.解析:《孟子》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讲要有恻隐之心;《左传》中“多行不义,必自毙”说不-

要做坏事。

答案: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多行不义,必自毙

3.解析: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勤劳孩童;杨万里“稚子金-

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写顽皮稚子;杨氏之子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应声答曰”体现-

他聪明机智。

答案: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

文档评论(0)

丽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