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老王》教案(2课时)
老王
杨绛
目的要求: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2、品尝鉴赏本文平实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人物的闪光品质,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
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
3、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特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一般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教学难点:
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树立同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教具打算:U盘
教材分析:
本文是我国闻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老王的生活境况较能为学生所了解。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别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和善群众的代表,他敬重学问,敬重有学问的作者一家,这一点学生要经过思索。另外,作者的同等观念学生不难理解,但是用同等的观念去对待他人,关爱他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方法:合作探究。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四季的斑谰悄然地在你奔波的车轮中演绎你生命的履历你的背影曳着旭日升起携着夕阳隐没每一条蜿蜒的坎坷都弹奏着你铿锵的跫音你的踪迹涂满东西南北尽把生活的浓彩描绘没有雄浑的豪言壮语没有靓丽的西装革履你擎起人生的火距挺进于时间的隧道为了生存的精彩为了生活的酷爱。{《人力车夫》}
提问:诗歌中描写的是什么人物形象?
明确:人力车夫。这首诗歌或怀着激情赞颂,勾画了人力车夫辛苦的生活、奔跑的身影,这是一份生活的沉重。我们即将学习的杨绛所写的《老王》就是一篇呈现人力车夫苦痛生活的散文。
歌曲导入
《爱的奉献》毕生为消退人类的贫困和疾病而努力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们经常无法做宏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宏大的爱去做些小事。正象歌词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妙的人间”,那怎样用宏大的爱去做小事呢?今日我们就随我国当代女作家杨绛一起去回忆一位车夫——老王,体会一下:平凡一般的人是如何用宏大的爱去做小事的。
二、学问积累
1、作家作品
杨绛,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我称呼“杨绛先生”,杨绛是个女性作家,那么,女性在什么状况下,可以称为“先生”?在很有学问的状况下。杨绛就是这样一位很有学问的作家。她饱读诗书,有极高的文学成就。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长篇小说《洗澡》等,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是大家课外必读作品。她的先生钱钟书学问更大,钱钟书字默存,《围城》是他的代表作。大家有没读过?我把这本书介绍给同学们,这是一本很幽默又很深刻的书。
2、基础积累
3、背景介绍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头,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敬重作者夫妇。
三、信息筛选
1、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状况?并用一个字来概括他的生活。
明确:职业——蹬三轮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身体——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可见老王生活之“苦”。
2、老王生活“苦”,那精神上呢?引导学生看课文中2一幅脸的特写,这是一张怎样的脸,你能描述一下吗?
明确:也“苦”:单干户,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3、提问:本文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你认为老王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1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醇厚厚道2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心地和善3去世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知恩图报。善。
4、了解文中另一个人物——作者。
提问: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详细体现在哪些地方?
明确:“我”也是一个和善的人。详细表现在:1照看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2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酬劳;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4关切老王的生活。
四、小结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头,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敬重作者夫妇。
其次课时
课型:练习。
方法:探讨。
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了文章,知道了文章记叙的是两个和善的人之间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也知道课文详写的是第四件事:老王在临死前送鸡蛋和油给“我”。这节课我们主要就是学习这一部分。
二、问题探讨。
1、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件事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