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粉尘和噪声).doc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粉尘和噪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一、附则

本规程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按国家法律法规执行。本规程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本规程自下发之日起开始实行。本规程解释权归公司办公室。

二、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XXX有限公司各岗位、工段的职业病的预防和职业卫生的安全操作。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2018]第24号修正

2.《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国家卫健委令[2020]第5号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19

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5.《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

6.《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第47号令

四、总则

为规范在作业当中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和职业病的预防、防止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防止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改善操作人员作业环境的劳动条件,保护员工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预防和减少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本规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各场生产条件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五、规程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术语、危害程度、卫生标准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目录

1.触尘人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2.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触尘人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1术语

1.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工作在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场所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

4.员工触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员工在1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实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

5.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度浓度超过该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6.尘肺病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7.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

职业危害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1.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

2.在生产现场粉尘区域作业时应佩戴好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3.对接触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组织检查。

4.在粉尘作业场所的职工操作室内粉尘度不准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5.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6.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7.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8.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9.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10.应经常在岗位进行喷水增湿减少粉尘危害。

2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2.1术语

1.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

2.噪声作业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作业。

2.2危害程度

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2.3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3.各值班室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

4.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

5.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6.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7.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8.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应采取个体防护,对职工并不经常停留的噪声作业场所应根据不同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的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

文档评论(0)

lizi1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在企业从事过多年的安全、环保、职业健康的管理工作,拥有丰富的现场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