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恶性肿瘤围术期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25年版).docx

妇科恶性肿瘤围术期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25年版).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妇科恶性肿瘤围术期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25年版)

妇科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2020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约139.8万例,死亡病例约67.2万例[1];我国2022年新增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约29万例,死亡病例约10万例[2]。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是常见的三大妇科恶性肿瘤,输卵管癌、阴道癌、外阴癌等相对少见。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部分患者往往还需要在术前进行化疗、放疗、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贫血的发生率高达67%~85%[3-5]。恶性肿瘤手术往往耗时长、创面大、出血多(出血量可达数千毫升),围术期异体输血率高达41%~77% [5-7]。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贫血的发生率高、术中失血量大、围术期异体输血率高,导致手术并发症增加,术后康复时间延长,影响临床转归[5,8]。

围术期患者血液管理(patientbloodmanagement,PBM)是以患者为中心,基于循证医学方法,通过优化术前红细胞生成、降低术前贫血的发生率、减少围术期失血量、增强患者对贫血的耐受性及优化输血策略,来管理和保存患者自体血液,同时促进患者安全和主动参与,最终改善患者结局[5,9]。为了更好地在妇科恶性肿瘤围术期实施与推广PBM,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中国女医师协会输血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际指南和最新研究进展,共同制定了本共识。

本共识推荐级别及其代表意义见表1。

表1本共识推荐级别及其代表意义

推荐级别

代表意义

1类

基于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专家意见高度一致

2A类

基于低级别临床研究证据,专家意见高度一致;或基于高级别临床研究证据,专家意见基本一致

2B类

基于低级别临床研究证据,专家意见基本一致

3类

不论基于何种级别临床研究证据,专家意见明显分歧

1术前血液管理

1.1贫血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贫血的发生率为26%~36%[8],总体贫血的发生率为67%~85%[3-5],显著影响诊疗进程和抗肿瘤治疗效果[10]。

1.1.1贫血的评估

所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均应尽早进行是否合并贫血的评估。对于贫血患者,应尽快给予抗贫血治疗。对于即将手术的患者,需根据贫血程度、手术范围、术中预计出血量等,权衡贫血治疗与手术时机的选择,制定个体化的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目标值,并充分与患者沟通。贫血筛查-病史采集内容具体见表2。

2贫血筛查-病史采集内容

项目

内容

贫血相关症状

乏力、纳差、心悸、气短、头晕、晕厥等

急慢性失血史

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

慢性疾病史

血液系统疾病、肝肾疾病、胃肠道疾病、肿瘤、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特殊药物应用史

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化疗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中药等

月经婚育史

月经周期、经期及经量,不良孕产史等

祖籍及家族史

祖籍及有无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家族史

饮食与营养状况

偏食、营养不良、消瘦等

既往史

输血史及输血相关并发症、脾切除等

1.1.1.1体格检查

身高,体重;皮肤黏膜有无苍白、黄染、出血点、淤斑;肝、脾、淋巴结有无肿大;肛门指检是否有痔疮、指套有无血染等。

1.1.1.2实验室检查

(1)全血细胞计数:Hb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HCT)、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显微镜下红细胞形态以及白细胞分类等,可初步判断贫血程度、类型和病因。(2)网织红细胞分析: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可判断骨髓红系增生情况。(3)铁代谢: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可评估铁储存状态及有无铁利用障碍或功能障碍。(4)叶酸、维生素B12:结合血常规情况,可判断患者

是否有巨幼细胞性贫血。(5)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可判断有无出凝血疾病引起的贫血。(6)抗人球蛋白实验: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结合生化检测可判断患者是否有溶血性贫血。(7)C反应蛋白(CRP):可判断是否合并有炎症、感染。(8)粪便隐血试验:可判断有无消化道出血。

1.1.2贫血的诊断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中Hb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HCT低于可比人群正常值的下限[11-12]。

1.1.2.1贫血的诊断分级标准

目前常用的贫血诊断分级标准主要有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和我国标准[11-12],本共识采用我国标准。

1.1.2.2贫血的分型

根据红细胞形态可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照贫血发生的速度分为急性贫血和慢性贫血;按照骨髓

文档评论(0)

鼎天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