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二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二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昆明市第十二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年级生物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为叶肉细胞内碳元素的部分转移路径,①~④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③④过程发生在线粒体

B.图中过程①和过程③产生的C3为同一种物质

C.图中过程③④为放能反应,过程②为吸能反应

D.图中过程②的C3的碳原子全部转移到C6H12O6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暗反应阶段中二氧化碳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②表示暗反应阶段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详解】A、图中①②过程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③④过程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A错误;

B、图中过程①和过程③产生的C3不是同一种物质,前者是甘油醛3-磷酸,后者是丙酮酸,B错误;

C、图中过程③④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放能反应;过程②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属于吸能反应,C正确;

D、图中过程②的C3的碳原子没有全部转移到C6H12O6,同时又产生了部分五碳化合物,D错误。

故选C。

2.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时,某些基因相关的组蛋白H3的甲基化水平降低,乙酰化水平增加,这些修饰变化会使染色质结构变得更加松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干细胞具有组织特异性,只能分化成特定的组织或细胞

B.组蛋白H3的表观遗传修饰改变了与分化相关基因的碱基序列

C.染色质结构处于松散状态可能有利于DNA分子的双链解旋

D.组蛋白H3发生的乙酰化修饰减弱了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分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详解】A、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A选项描述的是成体干细胞的特点,A错误;

B、组蛋白H3的表观遗传修饰不会改变与分化相关基因的碱基序列,是通过对组蛋白的修饰来影响基因的表达,B错误;

C、当染色质处于松散状态时,DNA分子更容易暴露,更有利于转录等过程中DNA分子的双链解旋,使RNA聚合酶等更容易结合到DNA上启动转录等过程,C正确;

D、组蛋白H3发生的乙酰化等修饰会使染色质结构变得松散,这一变化是增强了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分化,D错误。

故选C。

3.动物能快速发现危险和威胁,这对于其个体安全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尽管蝾螈与蛇具有相似的细长体态,但猴子对蝾螈的威胁识别速度显著慢于蛇,而当蝾螈被覆盖蛇鳞图案后,猴子的反应速度立即提升至与识别蛇相当的水平。这一现象表明,猴子通过蛇鳞对蛇进行快速识别。研究人员认为该现象与猴子在进化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具有识别蛇鳞的视觉系统有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蛇的存在使猴子产生能识别蛇鳞的变异

B.蛇是以个体为单位发生进化的

C.在蛇的选择作用下,猴子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D.能快速识别蛇鳞的猴子和不能识别蛇鳞的猴子间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

【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蛇的存在不能使猴子产生能识别蛇鳞的定向变异,A错误;

B、蛇是以种群为单位发生进化的,B错误;

C、自然选择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蛇的选择作用下,猴子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并不能判断快速识别蛇鳞的猴子和不能识别蛇鳞的猴子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C。

4.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参与调控运动和情绪等多种大脑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作用后的回收机制如右图所示。毒品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下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神经冲动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若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被内吞、消化,则大脑的神经中枢兴奋性增强

B.可卡因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使人产生愉悦感

C.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并进入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绝情狼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6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