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
《爱莲说》(过关训练)(解析版)
《爱莲说》(过关训练)(解析版)
知识卡片
知识卡片
文言文阅读之虚词把握
★[考点分析】
实词注重词义的理解落实,虚词注重词义与用法的比较辨析。虚词虽然比实词数量少,但难度大。因为一个虚词往往具有多种意义和用法,难以把握。所以对教材中出现的常用的文言虚词,一定要在弄清其出现的语境的基础上,分析结构,确定用法,联系语境,理解含义,然后代回句中检验,看句意是否连贯、顺畅。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学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形成解决课外文言虚词问题的迁移能力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知识梳理】
文言虚词几乎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把握虚词的方法主要有:
一、看语境。文言虚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语境包括语意和关系二个方面:
1、看语意。理解虚词,不能只看“这个”虚词,还应看它所在的句子、句群,甚至于所在的段落,将词与词,分句与分句,句子与句子顺延的意思联成一片来思考,才能求得准确。通过语意来理解的虚词很多,尤其是“其”、“之”“者”“于”等。
2、看关系。有些虚词在连接词、词组、分句或句子时存在某种关系,或复句关系,或支配关系,或比较关系等,揣摩好了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分句与分句、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就出来了。常要揣摩其间关系的虚词有“而”“以”、“于”等。例如:
例: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例句中的“而”连接“太守归”和“宾客从”两个词组,“归”和“从”两个动作同时产生,属于并列关系,“而”是连词,表并列。
二、看位置。同一虚词,放在不同的位置,其意义、用法也就不同,常见的有“为”、“也”“焉”、“乎”、“矣”、“于”等。例如: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例句中“焉”用在动词之前,且是疑问句,则作疑问代词,意为“哪里”。
三、看标点。同一个虚词(指语气助词)放在句末,由于标点符号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语气,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常要看标点符号的虚词有“也”“矣”“乎”、“焉”等,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一般说来,句号表陈述或判断,问号表疑问或反问,叹号表感叹、命令、祈使或禁止等语气。例句中句末用了句号,且是判断句,“也”是语气助词,表判断。
四、看呼应。有些文言虚词同前面或后面别的词相呼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好理解了。常用呼应方式来理解的虚词有“为”、“者”“乎”等。
例:何陋之有?(《陋室铭》)
例句中动词“有”放在句末,“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意为“有何陋?”“有”同前面的疑问代词“何”相呼应,“何”解释为什么?
五、看结构。文言文中常用排偶句,上下句结构一致,有时实词与实词相对,有时实词与虚词相对,有时虚实词与虚词相对,我们根据与虚词相对的那个实词(或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推出该虚词的意义用法。文言文中也常有“互文见义”的现象,根据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常见的这种情况的虚词有“而”“以”“因”“之”“焉”。
六、看成份。一部分虚词在句子里不作什么成份;或者不能作什么成份;或者起“破坏”作用,使本可成为一个句子的,被取消其成为句子的功能,常见的虚词有“其”、“之”语气助词等。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例句中的“矣”是语气助词,不作句子成份。
七、看句式。文言文常用一些特殊句式,这种特殊句式配上特殊的虚词形成一种固定的格式来表达意思,记住特殊句式的种类和常格式,有助于我们理解文言文虚词。常见的格式有:
1、判断句。常用“者,也” 、“者,” ”,也” 、“者也”
“则”、“乃”“亦”“为”等虚词表判断。如: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例句中的“则”连接了主语“此”和宾语“乒阳楼之大观”,处于动词的位置,但它是副词,表判断。
被动句。常用“为......所”、“为所......”等格式表被动。
3、倒装句。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
【答案】D
【详解】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D.句意: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植:立。
故选D。
2.下列句中的“之”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花之君子者也 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何陋之有 D.菊之爱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
A.之:结构助词,的;
B.之: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
C.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八年级上册《答谢中书书》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八年级下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七年级下册《活板》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 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知识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docx
- 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过关训练-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