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肿瘤的病理生理演讲人:日期:
目录CONTENTS01肿瘤基本病理特征02肿瘤发生机制03肿瘤生长与扩散04肿瘤微环境特征05肿瘤代谢重编程06病理诊断与治疗关联
01肿瘤基本病理特征
肿瘤定义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分类标准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组织形态、生长方式等,可将其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肿瘤定义与分类标准
细胞异型性表现细胞大小异型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大小差异明显,常出现瘤巨细胞或瘤小细胞。细胞形态异型细胞核异型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可呈现圆形、椭圆形、梭形等,且胞质内常出现空泡、脂肪滴等异常物质。肿瘤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可有凹陷或外凸,核仁明显增多且体积增大,染色质呈颗粒状分布。123
良性肿瘤分化较成熟,与正常组织相似;恶性肿瘤分化不成熟,与正常组织差异大。良性肿瘤生长速度相对缓慢,有时可长期保持稳定;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常呈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良性肿瘤一般不发生转移,而恶性肿瘤则具有较强的转移能力,可通过淋巴道、血道等途径扩散至全身。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较少复发;恶性肿瘤则容易复发,且复发后生长更为迅速。良性/恶性分化差异分化程度生长速度转移能力复发特点
02肿瘤发生机制
基因突变原癌基因在特定条件下被激活,导致细胞异常增殖。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抑癌基因功能丧失,细胞增殖失去约束,进而形成肿瘤。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突变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形成肿瘤。基因突变驱动理论
致癌因素作用路径化学致癌物如亚硝胺、苯并芘等,通过损伤DNA而诱发肿瘤。物理致癌因素如电离辐射、紫外线等,直接作用于DNA,导致基因突变。生物致癌因素如病毒、细菌等,感染人体细胞后,将其遗传物质整合到宿主DNA中,诱发肿瘤。
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如EGFR、PDGFR等,异常激活导致细胞增殖失控。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细胞周期调控信号通路如MAPK、PI3K/Akt等,异常激活导致细胞生存、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增强。如Rb、p53等,异常激活或失活导致细胞周期紊乱,进而形成肿瘤。123
03肿瘤生长与扩散
失控性增殖机制生长因子信号肿瘤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产生生长因子并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引起细胞增殖。遗传变异肿瘤细胞发生遗传变异,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形成克隆性生长。细胞周期失控肿瘤细胞通过改变细胞周期调控机制,使细胞进入持续的增殖状态。凋亡抑制肿瘤细胞通过抑制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逃避细胞凋亡的监控机制。
肿瘤细胞通过分泌酶类物质,破坏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使细胞具有浸润性。肿瘤细胞通过阿米巴样运动、细胞间充质转化等方式,实现细胞迁移和浸润。肿瘤细胞通过逃避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攻击,实现免疫逃逸,进一步生长和浸润。肿瘤细胞通过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为肿瘤的生长提供营养和氧气。局部浸润关键步骤破坏基底膜细胞迁移免疫逃逸诱导血管生成
血管浸润肿瘤细胞通过直接浸润血管壁或通过内皮细胞间隙进入血管,实现血行转移。淋巴管浸润肿瘤细胞通过破坏淋巴管壁的屏障,进入淋巴管,实现淋巴转移。转移途径血行转移常通过门静脉、肺循环、体循环等途径,将肿瘤细胞带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淋巴转移则主要通过淋巴管系统,将肿瘤细胞带到局部淋巴结或远处淋巴结。转移器官特异性不同的肿瘤细胞具有不同的转移器官特异性,如乳腺癌常转移至骨、肺和肝,而前列腺癌则常转移至骨和淋巴结。血行/淋巴转移模04肿瘤微环境特征
基质细胞交互作用肿瘤细胞与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基质细胞通过分泌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030201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细胞粘附分子的改变肿瘤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表达异常,导致肿瘤细胞与基质细胞之间的粘附力下降,从而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VEGF是血管新生的主要调控因子,通过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肿瘤血管新生。血管新生调控机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血管新生抑制因子如血管抑素、内皮抑素等,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血管新生抑制因子的作用肿瘤血管通常具有结构异常、功能缺陷、通透性增高等特点,这些特点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供了条件。肿瘤血管的特点
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免疫细胞的浸润肿瘤细胞能够分泌多种免疫抑制因子,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逃避免疫细胞的攻击。免疫检查点的作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作用肿瘤细胞表面的免疫检查点分子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进一步逃避免疫细胞的攻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同时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123
05肿瘤代谢重编程
在有氧条件下,肿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