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潍坊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山东潍坊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考生信息填涂清楚所有试题答案均须涂、写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在浙江发现的一粒距今一万年的碳化稻米。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

A.稻米是当时最主要的食物 B.水稻栽培起源于中国南方

C.南稻北粟局面已基本形成 D.使用未耜提高了水稻产量

2.《史记·周本纪》记载:“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周天子),襄王会之河阳,践土(地名),诸侯毕朝(朝觐)”这反映了()

A.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民族交融

3.“‘大一统’的政治理念起源于三代,在秦朝变为现实。”下列文物可为此提供证据的是()

A毛公鼎 B.刀形币 C.半两钱 D.瓦当

4.下图为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魏晋南北朝佛教造像,她那传神的微笑穿越了千年。这反映了当时()

A.深刻的社会变革 B.精湛的雕刻艺术

C.安逸的社会生活 D.尖锐的阶级矛盾

5.“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户部奏言:中国人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男女一百二十余万人。”与此相符的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6.某史料中有“谷熟后还官、免役钱、募人充役。测量土地以定赋税”等文字。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A.秦国的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北宋王安石变法 D.清初的开荒政策

7.下图为某史学著作第二章的目录。最适合这一章的标题是()

第二章_________

第一节撤藩

第二节取台湾

第三节治河

第四节绥服蒙古

第五节定西藏

第六节移风俗

A.抗击外敌 B.巩固统治 C.加强集权 D.发展经济

8.《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照会英国:“从此万年和好,两国无争矣。”这表明清政府()

A.未能认清英国侵略本性 B.开始向西方学习

C.给予英国片面最惠国待遇 D.成为洋人的朝廷

9.轮船招商局自1872年创立后,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业务(下表)。这些业务()

1架设电话线

2投资开平矿务局

3试办保税仓栈

4.创办南洋公学

……

A维护了清朝统治 B.实现了实业救国

C.打击了封建顽固派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10.下图为电影《甲午风云》主人公邓世昌的形象。他的经典台词“开足马力,撞沉吉野!”表现了()

A.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B.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 D.坚持正义的可贵品质

11.1896年,梁启超高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1903年,邹容则主张“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民主义传播 B.义和团运动兴起

C.民族危机加剧 D.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这些规定旨在()

A.扩大统治基础 B.宣传自由平等 C.倡导三权分立 D.维护民主共和

13.1919年,“学生罢课”“游行示威”“提倡国货”“抗日救国”等成为社会热词。这说明当时()

A.工农运动高涨 B.封建军阀割据 C.民族企业发展 D.爱国运动兴起

14.长征中的标语是红军的一把精神利剑。下图标语反映了长征()

图中文字:拥护共产党!打倒土豪劣绅把土地分给农民!

A.调整了斗争策略 B.播下了革命种子

C.完成了战略转移 D.保存了骨干力量

15.1947年,《人民翻身兴家立业》《儿童劳军》《参军图》等年画,深受解放区人民喜爱。这主要是因为解放区()

A.实行减租减息 B.开展土地改革 C.完成民主建设 D.转入战略反攻

16.胶济铁路曾先后被德国和日本攫取,直到1949年才真正回到中国人民的怀抱。其命运表明()

A.民族独立是维护主权的前提 B.民族民主革命进程艰难曲折

C.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D.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的手段

17.1954年至1956年底,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政策被誉为“创举”。原因是()

A.实现经济恢复 B.实行互助合作 C.运用和平手段 D.消灭剥削阶级

18.2012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

文档评论(0)

longbopip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