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挖沟槽土方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全面熟悉施工图纸、相关规范及地质勘察报告,对图纸中存在的疑问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解决。
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测量放线,确定沟槽中心线及边线,设置控制桩,并做好保护工作。同时,对控制桩进行复核,确保测量精度符合要求。
(二)人员准备
配备专业的施工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等,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
组织经验丰富的土方施工队伍,包括挖掘机司机、装载机司机、土方运输司机及普工等,施工人员需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三)机械及材料准备
根据工程规模及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且性能良好的施工机械,主要包括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压路机、水泵等,并对施工机械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材料,如钢板桩、支撑材料、排水管道等,材料进场前需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二、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开挖方式选择
根据沟槽深度、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本工程采用机械开挖与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方式。当沟槽深度较浅(小于3米)且地质条件较好时,可采用一次性全断面开挖;当沟槽深度较深或地质条件较差时,采用分层分段开挖,分层厚度不宜超过2米,分段长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20-30米。
(二)开挖顺序
按照测量放线确定的沟槽中心线及边线,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进行开挖。
机械开挖时,应预留20-30厘米厚的土层由人工进行清底,避免超挖扰动基底土层。若发生超挖,严禁用土回填,应采用砂石或灰土等材料进行处理。
(三)边坡支护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及沟槽深度,确定合理的边坡坡度。一般情况下,在土质较好的区域,边坡坡度可采用1:0.5-1:1;在土质较差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边坡坡度应适当放缓,或采用钢板桩、灌注桩等支护方式。
当采用钢板桩支护时,钢板桩应采用振动打桩机进行施工,钢板桩之间应紧密咬合,防止出现渗漏。在钢板桩支护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支撑安装,支撑间距根据沟槽深度及地质条件确定,一般为2-3米。
(四)排水措施
在沟槽开挖前,先在沟槽两侧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排水沟底宽不小于30厘米,深度不小于40厘米,集水井间距为20-30米,集水井直径不小于80厘米,深度不小于1米。
采用水泵将集水井内的水及时抽排至施工现场以外的排水系统,确保沟槽内无积水。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可采用井点降水的方法降低地下水位,井点布置根据沟槽宽度及深度确定,一般采用单排或双排井点布置。
三、质量保证措施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各级质量管理人员职责,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制度。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沟槽的轴线位置、槽底标高、宽度、边坡坡度等进行及时测量和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严格控制基底土层的扰动,人工清底时应避免超挖,基底土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对进场的材料和构配件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不合格的材料和构配件严禁用于工程施工。
四、安全保证措施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沟槽周边设置防护栏杆,防护栏杆高度不低于1.2米,并设置踢脚板,防止人员及物体坠落。
加强对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检查和维护,严禁机械带病作业。挖掘机作业时,应设专人指挥,指挥人员应与挖掘机保持安全距离。
做好沟槽边坡的监测工作,定期对边坡进行巡查,发现边坡有裂缝、塌陷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并撤离现场施工人员。
在雨季施工时,应加强排水措施,防止雨水浸泡沟槽边坡,造成边坡坍塌。同时,应做好施工机械及临时用电设施的防雨、防潮措施。
五、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现场应设置洗车池,对进出施工现场的运输车辆进行冲洗,防止车辆带泥上路,污染周边道路。
土方运输过程中,应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防止土方洒落。对施工现场的土方应进行覆盖,避免扬尘污染。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及时清理,运至指定的垃圾处理场所,严禁随意倾倒。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作业,减少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六、应急预案
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针对可能发生的沟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等事故,准备好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如担架、急救药品、灭火器、防护用具等。
当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救援人员进行抢险救援,同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在救援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事故现场,以便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