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赤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知识技能目标理解文本主旨和苏轼复杂的情感变化,掌握重要的文言词汇、句式和语法现象,培养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掌握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提升文本解读和审美品味能力。情感态度目标
课前热身知识储备调查了解学生对赤壁的既有认知,包括地理位置、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视频导入播放赤壁古战场的实地拍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赤壁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氛围。兴趣激发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这一历史文化名胜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赤壁历史地理介绍地理位置赤壁位于湖北省赤壁市,地处长江南岸,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这里山势险峻,江流湍急,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苏轼游览的黄州赤鼻矶,虽非三国古战场,但同样风景秀丽,为文人墨客所喜爱。历史意义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南下,在此被孙刘联军击败,史称赤壁之战。这一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赤壁之战的影响深远,不仅改变了历史进程,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苏轼生平简介1早年求学(1037-1057)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2仕途起伏(1057-1079)进士及第后历任多地官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屡遭贬谪,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3黄州时期(1080-1084)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此期间创作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传世名篇,文学成就达到高峰。
写作背景政治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诗文讽刺新法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实际上是流放。这一政治打击对苏轼的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心理状态初到黄州时,苏轼心情沉郁,但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调整心态。赤壁夜游时,他已能以较为超脱的态度面对人生挫折。创作契机元丰五年秋,苏轼与友人夜游赤壁,面对壮美的自然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触发了深刻的人生感悟,遂成此名篇。
主要人物介绍苏轼(主)文中的苏子,既是叙述者又是参与者,代表理性思辨和豁达人生观,在与客的对话中展现哲学思考。客人苏轼的同游者,代表普通人面对历史和人生的感伤情绪,通过其悲观论调引出作者的哲理思辨。曹操(典故人物)历史典故中的重要人物,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感叹,引发对历史兴衰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作品结构概览1起:夜游起因描写游赤壁的时间、人物、环境,为全文奠定基调2承:景物描绘详细描绘赤壁夜景,营造诗意氛围,抒发游览之乐3转:主客问答通过主客对话,由乐转悲,引出人生哲理思辨4合:哲理升华阐述变与不变的哲理,达到精神上的超脱
原文诵读指导教师范读示范教师配乐朗读全文,注意把握语音语调,体现文章的韵律美和情感变化,为学生提供标准的朗读示范。学生跟读练习学生跟随音频或教师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把握停顿,感受文言文的音韵之美和节奏感。情景朗读训练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表现文章的情感层次和思想内涵。
文本分段及大意4主要段落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结构清晰,层次分明3情感层次从游览之乐到历史之悲再到哲理之悟的三重境界2对话人物主要通过主客二人的对话展开思辨
第一部分:精美景色描绘时间要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点明游览的具体时间,营造特定的时空背景1自然景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展现赤壁夜景的宁静致远2人物活动泛舟江上,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体现雅集的文人情趣3情感基调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表现超脱尘世的愉悦心境4
修辞手法举例比喻修辞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用比喻描写泛舟的飘逸感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连用四个比喻形容箫声的哀怨悠长。拟人手法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中的横字,赋予白露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将无形的音乐形象化,增强感染力。
重点字词解释(一)通假字举例解释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冯冯虚御风通凭,乘、驾蜉蝣寄蜉蝣于天地昆虫名,生命短暂渺渺沧海之一粟形容微小
重点字词解释(二)1一词多义于字的不同用法2古今异义重要词汇的词义演变3词类活用名词、动词的灵活运用4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等句式特点
课文疑难句释义逐句翻译对文中重难点句子进行详细的逐字逐句翻译,确保学生准确理解句意和语法结构。1语法分析分析句子的语法成分,包括主谓宾结构、定状补语等,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句法特点。2文意理解在准确翻译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背景补充为理解困难的句子提供必要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增进学生的理解深度。4
画面与意境赏析月夜江景苏轼通过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等描写,营造出宁静致远的画面,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泛舟意象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描绘出人在自然面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