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的背景.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背后的故事

杜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一首千古名篇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每每读到此诗,都心下感动。

755年,安史之乱,一时硝烟四起,民不聊生,许多人举家仓皇西逃

杜甫在759年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后又辗转到了巴陵(今湖南岳阳),一路上看尽国破家亡,妻离子散,于是写下了“三吏三别”,以诗作史。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垂老别》《新婚别》《无家别》)

大约在759年,杜甫又辗转来到了成都。

760年,在朋友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了一座茅草屋,取名为“浣花草堂”。

此时的他48岁,已日薄西山,在这一乱世之中他又如何度过剩下的岁月。

这个草堂,远离了战乱,他终于获得了短暂的悠闲。

跟许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家庭来说,他此时是幸福的。

他能有妻子作伴游湖,看孩子嬉戏打闹,于是他写到“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人间寻常喜乐,是如此地珍贵,可也多是苦涩。

761年某一天,大雨忽至,茅屋屋顶被狂风席卷,把茅草吹得遍地横飞,溪边,树梢都是。

先是天公不作美,后又有顽童捣乱,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而此时安史之乱还未平息,哀鸿遍野,举国上下,处处颠沛流离。

此刻漏雨的茅屋让人长夜难眠。

故此情境下,杜甫写下了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刻,距离杜甫25岁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望岳》已过了23年。这时的他还充满着青年的激情与浪漫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也是大唐盛世转向衰败的见证。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