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课前准备:语文课本、积累本、双色笔
拍案而起!!!我宣誓:
在整个文学史上,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他是词人,也是将领;他文能横槊赋诗,武能上马斩贼;却因为时运不济,而终身落寞,将滚滚热血写入词中。于是,战场上少了一个大将,词史中多了一位英豪。他就是——辛弃疾。导(3分钟)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
学习目标:1.登“郁孤台”,字斟句酌析望之景。2.知人论世,探情之深、感愁闷之气。3.赏析本词的精妙结构及艺术手法。导(3分钟)
认真思考、独立完成!前五分钟阅读知识链接、诗词,完成导学提纲基础感知。后八分钟再次阅读诗词,完成导学提纲深入学习。思(13分钟)
议(5分钟)小组讨论解决学案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要求:积极投入,规范答案,以待展示。
1.口头展:声音洪亮,用语规范。我提问我回答我质疑我纠错我补充2.书面展:板面整洁,书写工整,答题规范,无错别字。展(8分钟)
基础感知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基础感知1:
1.请找出本词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愁2.“正愁余”,语本《楚辞·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结合相关背景及词句分析,诗人在“愁”些什么?又是如何表现愁情的?基础感知3:——词眼展(8分钟)
深入学习
深入学习1:上阙运用了什么手法开篇?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开篇运用了比喻、比兴的手法。用“清江水”比喻“行人泪”,概括了当年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之地,追怀当年国事艰危的沉痛,表达了作者对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以及对金兵猖獗、国耻未雪、朝廷无能的满腔悲愤。展(8分钟)
思考:既然李勉因嫌郁孤台名不雅,改名为“望阙台”,词人为什么还用“郁孤台”开篇呢?资料补充: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改郁孤为望阙。”【译文:我虽然比不上王子牟(古代一位以思念朝廷为贤的隐士),但心里思念魏阙(古代宫门外的建筑,是发布政令的地方,后用作朝廷的代称。)的情感却是一样的。】“隆阜”指高大的土丘。“郁然”既形容植被茂盛,也暗含山势错落层叠的视觉效果。?“孤起”强调山丘在平坦地势中突兀独立的地理特征。
“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之情。辛弃疾以地貌暗喻时局:地理特征→国家命运。山势孤立→抗金志士的孤独处境。这种将自然景观与家国情怀相融合的写法,被梁启超称为“前无古人”。??
思考:你从“多少”“行人泪”等词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史实背景:宋高宗建炎三年至四年,金兵南侵,分两路渡江。其中一路追隆佑太后(哲宗皇后,高宗伯母),隆佑从南昌仓促南逃,至造口,金兵虽未追上,可是他们沿赣江南下,一路上抢掠杀戮,惨不忍睹。“多少”说明什么?“多少”一是说明受苦受难的民众之多,二是表明民众所受灾难之多、苦难之深,三是表明作者悲愤之强烈。展(8分钟)
“行人”包括哪些人?“行人”包括当时无数逃难的民众,也包括后来经过这里悲叹往事的爱国志士,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行人泪”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行人泪”概括了当时千千万万逃难民众的种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百姓遭遇的深切同情,也蕴含了像作者一样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爱国志士的悲愤。展(8分钟)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预设展资料补充:辛弃疾的“西北望”三字,来源于李勉的“北望”;而“望长安”,则是跟李勉一样望阙、望都城、望朝廷。辛弃疾是从临安来赣州任江西提刑平定茶商赖文政之乱的。他期待能以平叛之功回到朝廷受重用,不料新的任命却是让他到襄阳任京西路转运判官,又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心中不免失落怅惘。所以,“西北望长安”一句,是巧妙运用李勉盼望回归朝廷、忧念朝廷的典故,其中又有含蓄的对比:李勉北望的是江山大一统时的唐朝帝国都城,而作者此时北望的却是沦陷的故都,同样的北望,时代背景却不一样,人的心情更不一样,此情此景,怎会不令人愤慨!
而“可怜无数山”则是表现辛弃疾回临安而不可得的失落怅惘,有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但辛弃疾的失落情绪更深藏不露。知道了郁孤台曾经改名望阙台,则“西北望长安”句中隐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