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论幼儿园小班表达性语言障碍个案研究
摘要:表达性语言障碍是一种特定语言发育障碍,患儿表达性口语应用能力显著低于其智龄的应有水平,但言语理解力在正常范围内。患儿常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甚至也不知道怎样用手势或其他非言语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还可伴有构音障碍、学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冲动、攻击等行为。在遭遇挫折时,因为难于表达,幼儿可出现暴怒发作,较大儿童可拒绝对答。
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3至4岁的幼儿发音机制已开始定形,也就是说3-4岁的幼儿是学习发音和口语表达的最关键期。
本文针对小班表达性语言障碍儿童的现状,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及教学经验,从幼儿园、家庭、社区、乡土等周边环境出发,利用综合手段对表达性语言障碍的儿童进行干预。
关键字:表达性语言障碍语言教育策略
根据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现象发现:现今我国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是残疾儿童,还有更多的“特殊需要儿童”如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写作障碍、计算障碍等在内的学习障碍、情绪情感障碍、言语障碍、多动症儿童、行为困扰、纪律问题儿童、交往障碍、身体病弱、自闭症等,因此教育服务需面向更多的“特殊需要儿童”。
其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今的幼儿园存在少数有以上情况的儿童,如表达性语言障碍,它是一种特定语言发育障碍,患儿表达性口语应用能力显著低于其智龄的应有水平,但言语理解力在正常范围内。
据美国资料报道:严重的表达性言语障碍患者约占儿童人口的0.1%,而轻症患者则可能十倍于此。表现性语言障碍发生率学龄儿童约为3%~10%,男孩比女孩多2~3倍,有发育性口齿不清或其他发育障碍家族史者,发生率较高,该病可能与脑损伤、脑发育中若干问题或遗传因素有关,但迄今证据都不足。患有表达性语言障碍的儿童口语表达运用能力很低,但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正常,并且发音器官和神经系统无异常。
表达性语言障碍的儿童说话往往很迟,2岁还不会说单词,3岁时不会说短句,讲话很简单,不灵活,错误很多,让人难以理解。这样的儿童在语言表达上虽然问题严重,在学龄期后往往也会产生学习困难及情绪和行为问题。患儿常伴发情绪失调、行为紊乱、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与同伴关系不好,在学龄期尤为突出。
经过研究及调查发现,表达性语言障碍的儿童和有该类儿童的家庭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一、生长发育方面:
1.1周岁时对熟悉的名称无反应到1岁半时不能识别几种常见的物品,或到2岁时仍不能听从简单的日常指令。
2.语言理解障碍,2岁以后仍不能理解语法结构,不了解别人的语调和手势等意义,其严重程度超过同龄儿童的正常变异范围并伴有语言表达能力和发音的异常。
3.多数患儿对真实声音有部分听力缺损缺乏辨别声音方位及来源的能力,但失聪程度不足以引起当前程度的语言受损。
俊抱了过来,俊俊放开了奶奶的手。
分析:俊俊是由于受伤而不愿上幼儿园的,教师要及时了解孩子的情感和需求,给予及时的关心。虽然孩子不一定能听的懂,但是从教师的一举一动和言语中能体会到爱。教师要充分利用每天的晨间接待时间与幼儿谈话交流,是让幼儿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最佳时机。从最简单的互相问好及与家长道别的礼貌用语开始,到师生之间互相的谈话交流。如“你今天的衣服真漂亮,是谁买的啊?”、“你的指甲有点长,老师帮你剪下吧!”等老师一句句温暖的话,即能使孩子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的亲切、关爱,又为下一步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对话奠定了结实的情感基础。
2.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该类幼儿实施“个别化”教育。首先个别化教育并非单纯是个别教育,相对于模式化,统一化,课堂式的集体教育而言,它是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寻找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使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教育。
对该类幼儿应做到:
(1)活动中时尽量让该类幼儿坐在老师身边,结合肢体语言及时给予孩子鼓励的眼神、抚摸和拥抱等。
(2)和该类幼儿交流语速一定要慢,声音要让幼儿听清楚,指示内容清楚、简单,不要让他们同时完成两个指令。
(3)和该类幼儿交流时多语言要多重复,让幼儿慢慢理解。
(4)活动中多尊重该类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能力,因材施教。
(5)多在集体面前鼓励和表扬该类幼儿,给予自信。
案例二:在今天的语言活动《好朋友》中,教师特意安排了俊俊坐在自己的身边,便于指导和照顾“特殊”的他。活动活动中,教师采用捉迷藏、丢东西、排排队等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方式,把图片、食物、顺序等弄乱,请宝宝们来一对一的帮助小动物们找食物,在这些情景中加深幼儿对儿歌的熟练程度,在每次的练习中巩固儿歌的学习。小朋友们每每找对后,就会开心的给自己喝彩。俊俊在老师眼神的关注下,动作的提醒下,安静的和小朋友们倾听着,等到小朋友们喝彩时,俊俊也会手舞足蹈的迎合着,嘴巴里“呀、呀、呀”的喝彩着…,教师把俊俊请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