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500字 .pdf

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500字 .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研究国内夕卜文献综述

目录

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

1.1国外文献综述-3-

1.2国内文献综述-4-

1.3小结1

参考文献2

1.1国外文献综述

(1)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一九五五年,法国经济学家佩鲁首提出了“增长极〃的概念,即经济发展分布不

均,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不同。⑸在这些地区中,增长最快的,往往是主导产业或创新

能力较强的产业,这些产业在一个地区或区域内聚集在一个大城市,形成一定的空间中

心,其特点是资本、技术等经济要素高度集中,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其自身

的经济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对周边地区产生巨大的辐射效应。先建设这些经济效

益高的中心,再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再由点到线连接,最终影响整个地区的经济发

展水平。自佩鲁提出增长极理论以来,该理论就开始在现实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这一

过程中,其理论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增长极概念并非建立在现实经济空间的基础上,也

未考虑地理因素,因此,此类增长极理论缺乏实际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才能具体应用。为此,学者们为了进一步完善增长极理论,对它的后续发展作了深入的

分析和研究。

(2)廖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论

佩鲁之后,瑞典经济学家廖尔达尔提出了经济增长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理论。《经济理

论与欠发达地区》一九五七年出版,该书指出,廖尔达尔对经济增长极的消极影响,也

-4-

就是它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称为“回波效应”,实际上就是拉大了区域经

济差距。⑹这是因为经济增长极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使各生产要素不断向增长极流动,

从而促进了区域的快速发展;而落后地区则因为国内生产要素缺乏,生产技术落后,导

致经济停滞不前,区域差异日益扩大。并且把经济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拉动或积极作

用称为“扩散效应〃,它的实际表现是反回效应,最终导致区域发展差距的缩小。一般

来说,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回波效应的作用大于扩散效应,即发达地区较

好,落后地区较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先发展自然、社会等区域优势地区的政策主张。

所以,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必须把发展经济放在第一位,首先要发展具有地理、社会等

区位优势的区域经济,然后再以优势区域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但是,在实

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要防止地区差异的扩大,光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是无法改

变这一趋势的,必须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继续扶持落后地区的经济,才能最终缩小贫

富差距。

(3)威尔姆逊的反U型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J.G.Williamson于1965年提出了著名的“倒U型”理论,该理论与

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选择了四个样本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运势进行了实证分

析,并得出结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区域经济差异达到最大时,区域经济均衡发

展的力量就会使区域经济差距不断缩小,趋于稳定;在经济发展成熟阶段,区域差距会

随着整体经济水平的增长而逐步缩小。口]地区差异在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差异之间存在

着倒U型关系,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地区差异会逐渐扩大再逐渐缩小。

(4)Friedman的核边缘模式论

1996年,美国区域规划学者弗里德曼将回波扩散效应纳入他对南美洲委内瑞拉的研

究,并由此形成了“核边缘模型〃理论,从而奠定了其空间经济学研究的地位。边缘性

理论认为,核心区域一般指县城和城市集聚区;边缘性理论认为,边缘性区域经济效率

较低,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经济系统,且彼此之间有基本的回波扩散关系。在

经济发展的初期,核心区域占边缘区域的主导地位,边缘区域更多地依赖于核心区域,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核心区域将带动边缘区域的发展。在边和边之间存在双向联系,前

向联系是指核和边之间以较高的水平获得生产原料和核联系;后向联系是指核向边输出

最终产品和生产技术等。通过前向后连接,核心区域发展较快,并带动边缘区域经济发

展。[8]

1.2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⑼借鉴了波兰的伦萨和马士利的发展模式、增长极等理论思想,

提出了波兰的伦萨和马士利的基地和轴线相结合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点“指的是区

域内各个级别

文档评论(0)

文档定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医务工作者,自由工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