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三矿2025年度采掘红线管理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规范煤矿生产秩序,加强煤矿采掘衔接和采掘作业活动安全管理,有效管控煤矿采掘接续紧张、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不清引发的重大安全风险,超前预防私挖乱采、隐蔽工作面、超层越界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依据《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印发煤矿采掘红线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鹤煤【2025】166号文件精神,结合本矿实际,特编制本采掘红线管理报告。本报告旨在明确本年度采掘活动范围,确保在红线范围内安全、有序地开展采掘作业。
一、矿井概况
(一)矿井基本信息
[煤矿名称]位于[具体地理位置],井田面积[X]平方公里,地质储量[X]万吨,可采储量[X]万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X]万吨/年,服务年限[X]年。目前矿井证照齐全,合法合规生产。
(二)矿井开拓与开采
1.?开拓方式:采用[开拓方式,如斜井开拓、立井开拓等],布置有[井筒数量及名称,如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主斜井担负煤炭提升任务,副斜井用于辅助运输,回风斜井负责矿井通风。
2.?开采水平及采区划分:全矿井划分为[X]个开采水平,目前开采[水平名称]水平。采区划分合理,各采区具备独立的通风、运输、排水等生产系统。
3.?采煤方法及工艺:采用[采煤方法,如综采、综放等],采煤工艺成熟,严格按照作业规程组织生产,确保回采率符合要求。
二、采掘红线范围的划定
(一)划定依据
1.?根据本年度生产建设计划或采掘计划,充分考虑矿井资源赋存、开采技术条件、安全保障等因素,合理确定采掘活动范围。
2.?依据地质勘查报告,对红线范围内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确保致灾因素普查清楚、管控措施到位。
3.?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严禁将普查不清区域或防治水“三区”禁采区纳入红线范围。
(二)划定范围
本年度采掘红线范围涵盖[具体采区、工作面等],用红线圈定边界,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清晰标注。红线范围内包含[回采工作面数量及编号、掘进工作面数量及编号],确保采掘作业在红线内有序进行。
2025年岩巷掘进工作面为17个
(1)46采区回风上山(下)
(2)46采区变电所
(3)46采区轨道上山(下)
(4)46采区运输上山(下)
(5)46采区运输上山(上)
(6)46采区运输上山回风联络巷
(7)46采区轨道上山(上)
(8)三水平北翼运输通风联络巷
(9)4105工作面回风里联络巷
(10)4105底板抽放巷(下)
(11)4105底板抽放巷(上)
(12)46采区运输上山回风联络巷Ⅱ
(13)4606底板抽放巷(上)
(14)4606底板抽放巷(下)
(15)4608下顺槽运输、回风联络巷
(16)4602工作面下底抽运输、回风联络巷
(17)46采区矸石仓
三、红线范围内隐蔽致灾因素及防范措施
(一)普查内容
1.?对红线范围内的地质构造进行详细勘查,查明断层、褶皱等构造的位置、产状和规模,评估其对采掘作业的影响。
2.?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含水层、隔水层分布,测定水位、水压,查明老空积水、导水通道等情况,制定有效的防治水措施。
3.?检测瓦斯、煤尘、自然发火等有害因素,评估煤层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煤尘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性等,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二)普查结果及管控措施
根据普查结果,编制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详细阐述各类致灾因素的分布情况和危害程度,并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对于断层等地质构造,提前制定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针对老空积水,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进行探放水作业;对瓦斯、煤尘、自然发火等有害因素,加强监测监控,采取瓦斯抽采、煤层注水、防灭火灌浆等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四、红线范围内灾害治理计划
1.地质构造
2.老空水
3.瓦斯
4.煤尘
5.自燃发火
五、年度地质构造探查、防治水“三区”转化计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专注致力于煤矿信息智能化 煤矿机械化(Mechanization)、自动化(Automation)、网络信息(Informationization)、智能化(Intelligentization)、网络安全(Cybersecurity)
文档评论(0)